大對盧語氣堅定的說道:“不錯!臣就是這個意思。”
這是為何?
“王上,請恕老臣言語無禮,事到如今,存亡之際,也不必藏著掖著了,老臣就直說了。現如今我高句麗半壁江山已失,實力大損,兵無戰意,民無戰心,多方劣勢對我們很是不利。大唐在西邊肆意屠戮,可以預見,若是我們戰敗,在場的所有人下場都不會太好。”
“而且前日王上派人去議和也被趕了回來,說明他們壓根就沒想跟我們和解。既然一絲餘地都沒有,那不如跟他們背水一戰。”
淵蓋蘇文點了點頭,道理是這個道理,可正如你所說,兵無戰意、民無戰心,如何背水一戰?
大對盧轉頭掃視了一眼滿朝文武,跟不少人都對了一個眼神,然後大對盧大聲解釋道:“王上,正因為兵無戰意、民無戰心,所以我們才應該對他們做戰時的激賞。”
哦?戰時的激賞?
“不錯,正是激賞。但以往的戰時激賞,不過是賞賜些錢財、官職爵位,並不能拉住所有人,而高句麗人員最多的是普通平民,只有對平民的激賞才能換來最大的戰鬥力。”
“可往常大戰,朝廷從來只對平民加徵徭役,並未做過什麼激賞,最多也就是減輕些賦稅和平時徭役,這些東西百姓並不會動心和感激朝廷。更別提想讓他們保家衛國,挺身站出來賣命打仗了。”
淵蓋蘇文點了點頭,“大對盧所言有理!接著說下去。”
聽到王上肯定了自己,大對盧彷彿更有氣勢了,“王上,我等願意跟大唐決一死戰,是因為在場之人全都跟高句麗性命相依。”
“可普通平民百姓不是,他們似乎不在乎誰主政朝廷,無論是誰在統治朝廷,都需要百姓耕田繳納賦稅,所以才有了現在的民無戰心,甚至許多人主動投向了大唐那邊。”
淵蓋蘇文臉色平淡的點了點頭,是這個道理,百姓就是這樣,就像那滿地的小草,風往哪邊吹,他們往哪邊倒,誰贏他們幫誰。說一句有奶便是娘也不為過。
大對盧接著朗聲道:“王上,老臣以為,只有讓百姓把身家性命也綁在高句麗身上,我們才能在現如今的情況下抓住一線生機。”
“所以我們可以效仿西邊大唐,把所有的土地平分給百姓,同時朝廷主動拿出財物幫助百姓安家生存,不僅要學大唐那種方法收攏民心,更要比他們做的好才對,這樣百姓就不會因為羨慕西邊的政策,而紛紛向西投效了。”
“只有讓平民百姓主動的、自願的留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才有機會。只有讓他們知道,站出來一起對抗大唐,就是在保護自己的土地田產,我們才能重新聚攏民心、凝聚戰意。”
“否則的話,還是現在的一盤散沙,從貴族到百姓,各自都在打各自的算計,那別說抵抗大唐了,再拖延一段時間,不用大唐進攻,我高句麗的百姓就該跑光了。”
嘶……
這一席話,直說的淵蓋蘇文頭皮發麻振聾發聵,驚訝的眼珠的都快掉下來了,有些快不認識大對盧了。
這還是本王親手任命的宰相嗎?確定不是被人借屍還魂了?
你這一番話,簡直說到本王的心坎上了,當君王的最怕什麼?不就是
而當君王的最期盼的是什麼?當然是上下一心,團結用命了!
“王上,大對盧之策,一箭雙鵰。此計若成,既能為國收下民心,又能激發百姓鬥志,到時所有人一致仇恨抗唐,全民皆兵,我高句麗何愁保不住?”
“是啊王上,臣附議!”
“王上,臣也附議!”
“臣也附議!臣願意捐出全部財產和土地。”
“臣也願意……”
……
額??這是?
將近三分之一的官員主動站出來支援,淵蓋蘇文徹底傻眼,這是商量好的嗎?
當然,當然是商量好的。
但這不是重點。
到了這個關頭,什麼拉幫結派已經不重要了,只要能讓所有人都團結一心擁護朝廷,別說你們拉幫結派,就是讓我給你大對盧封個王都不算什麼。
淵蓋蘇文是沒有想到,這幫貴族如此有魄力?
我雖然平時也很想讓你們團結起來聽我的,但我也沒想過把全部土地平分呀,最多就是加大激賞徵兵而已,你們倒好……
有那麼一瞬間,淵蓋蘇文恍惚覺得,這大對盧比自己更適合當高句麗的王!
看著眼前三分之一的朝臣都跪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