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能支援李淵,讓李淵愈發高興,裴寂與劉文靜都是他的心腹謀士,只不過不同於裴寂每一件事都讓自己順心,能夠契合自己的心意,劉文靜常常反駁李淵的某些做法,使得李淵對劉文靜有些不喜。
如今連劉文靜都同意自己的想法,可見他的想法真真是有道理的。
“哈哈哈~~~”
“難得文靜也同意孤的想法,既然如此,那孤就下令退兵了。”
“文靜說的不錯,要退兵就要早退,一旦讓宋老生摸清我們的虛實就好了。”
裴寂悄悄看了一眼劉文靜,臉上帶著刻意虛假的笑容,心底對劉文靜的警惕心迅速提升不少。
裴寂本就是善於揣摩上意之人,當初李淵被分派到太原這邊來,堅守晉陽宮。
裴寂主動跟來太原就是因為他在觀察天下各路門閥時,認為待在李淵這邊自己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穫。
果不其然,在幫助李世民一起逼迫李淵起義後,憑藉自己與李淵的交情,很快就佔據高位。
尤其是李淵與他來往頗深,對李淵的性格他更把握的十分精準,所以每每說的話,做的事情都能完美符合李淵的心意,使得李淵對他十分信任。
與他相反的是劉文靜,劉文靜與李世民來往極深,又總喜歡自作聰明,以諍臣自居,常常對李淵的做法說三道四,故而很不得李淵喜歡。
只是裴寂沒想到的是這一次劉文靜竟然沒有反對李淵退兵,是他看著自己受到李淵器重,所以故意改了性子還是說他解決不了大雨糧草短缺的問題,認為只有撤軍一條路?
裴寂心中念頭變化,不管如何,劉文靜是他最大的競爭對手,他要謹慎小心。
“不能退兵!”
正當李淵準備下令的時候,一聲急匆匆的呵斥聲傳來,惹得李淵雙眉皺起,神色不滿。
李世民掀開簾子來到李淵面前,躬身行禮之後,語氣急切:“父親,不能退兵!”
李淵淡淡的看著他:“為什麼不能退兵?”
李淵對李世民其實很器重,畢竟次子一向文韜武略,這些年幫了他不少忙。
但是再怎麼器重,李淵也不喜歡一個常常與他對著幹的兒子。
李世民並沒有察覺到李淵的不滿,他此時也顧不上李淵的不滿,侃侃而談,陳述自己的理由。
“父親,我們從太原起兵,為的是推翻楊廣暴政,打入關中,佔據大興城,進而號令天下,河東諸多義軍願意歸順、追隨我們為的也是相信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
“如今不過是下大雨,遇到小小挫折,還未攻城,我們就選擇撤退,那些追隨我們的義軍該怎麼想?他們是否還願意追隨在我們身邊?”
“請父親大人三思啊!”
李世民躬身下拜,語氣深沉,顯然內心激動。
李淵驀的冷笑,李世民的意思他會毀了李閥的大業唄,連劉文靜都沒有意見,這個兒子太多事了!
“我商討軍中要事,你怎在外面偷聽?”
李世民不可思議的抬頭,看著眼神冷酷的李淵,一顆心緩緩沉了下去,值此關鍵時刻,李淵竟然考慮的是他偷聽一事。
“父親啊!”
“大軍絕不能撤啊!”
“兒臣只是正巧路過,絕非故意偷聽!”
李世民說著竟哭嚎起來,神色悲壯,這一下反倒讓李淵臉色如霽風明月,怒氣盡散,甚至還有些尷尬起來。
畢竟是自己的兒子,李淵怎麼樣都不可能真的懲罰李世民。
眼看的李世民哭的悽慘無比,他無奈的道:“你還有什麼理由呢?”
李世民趕忙說道:“父親,眼下大軍匯聚,除開我們自己的軍隊,大部分追隨我們的人都是仰慕父親的威名,如果我們發兵攻打霍邑,眾志成城,必然可以獲得勝利。”
“可是隻要我們退兵,士氣跌落,追隨父親的人將會認為父親不是能成大事之輩,到時候他們必然四散逃走,各自謀劃,大軍潰散,宋老生乃是大隋老將,他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一旦尾隨其後,追擊父親,我們必敗無疑啊!”
李淵心中震動,劉文靜和裴寂亦是神色凝重,李世民的話雖然有些誇張,但並非沒有可能,李閥如今雖然佔據太原,可實力並不算強,一旦經歷一場大敗,一兩年內恢復不過來,到時候只怕李閥再無爭奪天下的機會。
劉文靜拱手道:“大人,二公子說的有道理,我們必須想辦法湊集糧草,強攻霍邑,眼下我們不能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