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又見藍玉,北上(1 / 2)

朱標看著,逐漸解封的淮河,心中一陣長吁短嘆。

思索著。

既然已經到了北方,那不如就去山東看看?

要知道山東的鹽政如今還是個大問題,那邊的本地豪強可是一個都還沒解決呢。

況且防治黃河改道最關鍵的一點,朱標還是想將黃河給引到山東去。

將渤海作為出海口。

否則像如今這樣,直接將自己的老家南直隸作為出海口,也太頭疼了。

朱標回頭看。

黃河兩岸的百姓早就已經撤走,還好冬天田裡沒種什麼糧食,也不造成什麼損失,這些人撤到其他地方繼續耕種便是。

麻煩的就是要將他們又編成一個個公社小組。

河南這塊還沒經過戚家軍的洗禮,老百姓中魚龍混雜

朱標轉頭。

看著站在河岸上悠哉悠哉漫步的老朱,嘆息一聲。

這事兒只能交給老朱慢慢去解決了。

“標兒,父皇我這可就去北京城了,一路北上,再不回來,你若是太思念我,不妨”老朱話剛說到一半,就被朱標抬手打斷了。“父皇不必擔憂,兒臣定然勵精圖治,中興國事,絕不為家事所牽絆!”

“你這”老朱看著朱標一臉正氣凜然,欲言又止,下意識就要抽鞋底板子,上去給朱標一陣父愛的教育。

可朱標迅速的脫開了,三兩步就邁上了轎子,催促著錦衣衛快走。

幾個錦衣衛把轎子抬得飛快向前跑,老朱光著腳在後面追了半里地。

“臭小子,你他孃的要敢不給你父皇來信,咱活劈了你!”

跟隨著老朱離開應天城的,當然不只是他自己。

還有淮西勳貴的大部分人,以及朝堂上半數的官員。

從此大明要開始南北分治了。

這個時間段可能會持續5~10年,直到朱標培育出足夠多的人才,當基層官員才行。

否則根本消化不掉整個北方。

現在派老朱過去,說到底只是起個看家的作用,不至於讓北方空虛,元庭不敢造次。

更主要的原因是,朱標覺得應該在北邊留一個皇帝,免得後世之君對北方不重視。

也就是將之前的南京和北京政治中心調個罷了。

以南京城為主,北京城為輔。

這樣不至於產生江南偏安的思想,也不至於要大輸血去供給北方。

朱標在路上回頭一看,就看見了老朱那浩浩蕩蕩的妃子群。

一排排鳳鸞駕馬車,行駛在前往北方的官道上。

粗略看去也有一百多號人了。

“好傢伙!”朱標咧了咧嘴。

除了馬皇后,老朱沒帶上。

馬皇后自己也不願意走,要留在南京城陪朱標。

其他是能帶的,他全帶上了!

這老色批真的是

當然老朱去北方還有一個問題。

這些妃子後來如果誕下子嗣,那必定會效仿李世民,希望老朱能削翻乃至廢太子,讓自己的兒子登基。

畢竟朱標遠在千里之外,老朱又日漸衰老,馬皇后不在身邊,那些年輕的妃子畢竟覺得有機可乘。

不過朱標覺得,那些妃子要是覺得能離間自己和老朱之間的關係,就大錯特錯了。

他就這樣看著一個個妃子的馬車從前經過,也不行禮也不打招呼。

開玩笑!

他是誰?史上地位最穩的太子,還需要跟這些妃子打招呼?

再看後面,就是藍玉的五千大軍了。

藍玉本人騎著馬走在隊伍最前方,後面的後面的明軍一個個身上穿著輕薄的甲冑,在太陽底下也不反光,那都是最新的化工材料。

工部的人試驗了好多次,才挑選出一種新式材料用來當盔甲。

而且能大批次生產。

這種盔甲的材料,朱標估計後世材料學都沒怎麼研究出來。

反正就一個字,輕!

有一定的防護力。

並且沒有毒性。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塑膠盔甲穿著總是多了那麼幾分不真實的感覺。

不過沒辦法。

現在還需要這種東西來過渡,畢竟眼下跟元朝人打仗,大多還是冷兵器交戰,不準備點盔甲,那元朝人的騎射會給朱標狠狠喝一壺。

火槍隊也不是無敵的!

“殿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