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朝歷代都願意招安楊家,而不是去打楊家,就是這個原因。
這塊地方不僅沒有水還難打,打下來之後又產出不了個啥,派人進去收稅進去一趟,說不定就死在路上了,誰願意去?
想當年王陽明就是差點死在貴州龍場。
這塊地方真正歸屬華夏,真正被改土歸流也就是在明朝了,老朱的政策還是相當成功的。
如果持續個兩三百年下去,楊家也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可現在不行。
現在的楊家,幾乎已經是全勝狀態,不僅學習了朱標的新鮮技術,還將地形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這樣一來戚家軍的傷亡後面可能還會增加。
畢竟是有心算無心,戚繼光此時也開始檢討自己率軍進來的時候確實是急了點,應該再摸清楚一段時間,或者索性不給敵軍這麼長的時間準備。
但現在想這些也是沒有用。
戚繼光立刻說道:“總結這段時間來的戰力,仔細分析下次應該如何改進。”
訓練的這隻戚家軍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
就是戰術靈活,由他直接控制到下面每一個小隊,每一個小隊長都可以直接向他彙報。
這在明朝軍隊裡面已經是很少的情況了。
畢竟明朝將領都是用家丁控制下面的將領,打仗主要靠家丁,下面的小兵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導致戰法極其僵硬。
也就是孫傳廷還稍微發揮的好一些。
“將軍,前線進攻的小隊也逐漸退回來了。”
戚繼光很快退下陣來,將營盤紮在了山口。
經驗教訓就這樣一邊總結一邊往前打,這也是朱標傳下來的方法,遇到難以攻克的難關是不要一味上前莽,要學會分析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