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和福建、廣西這三省的稻米要熟了!
這可是魔稻第一次在華夏大地上種出成果。
不僅各級官員心中期待魔稻究竟有多高的收成,就連朱標心頭也是一陣顫動。
畢竟番薯雖好,但還是有餓死人的可能性。
歷史上乾隆朝倒是有了番薯,不也照樣餓死那麼多人。
只有魔稻誕生,才能讓百姓永遠沒有餓死的危險。
“一定要督促好夏糧徵收的工作,搞清楚夏糧究竟收了多少!”
“各級官員但凡有半點瞞報,即可滿門抄斬,不用過問三司和殿下!”
官衙內,張居正大聲怒吼。
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被原原本本地打字員發成電報通報各級政府。
而此時,張居正也親自來到了廣州。
王陽明則去了廣西。
這兩個省的夏收,直接決定了華夏下半年的種植計劃。
如果魔稻真的像殿下所說有那麼高的產量。
他們就可以放心地將這種稻穀推廣到全國各地,並且制定南征北戰的計劃,也可以開始著手製定收復北方和解決西南問題的辦法。
說白了,在這個時代,糧食產量直接決定了政治策略。
隨著各大公社緊鑼密鼓的收糧任務開展。
百姓們則早就從稻穗重量,判斷夏糧究竟種出了多少。
大片大片金黃的麥田上,一個個稻穗沉甸甸的彎起了腰。
輕輕一摸。
一個就有幾十克重!
這跟之前大明種植的稻米簡直是有天壤之別。
一個廣東田裡的老農,摸著這沉甸甸的稻穗,驚駭地脫下頭頂的草帽擦了擦汗。
“有冇搞錯啊?這麼沉的!”
他那乾瘦黝黑的臉上綻放出了大塊的笑容。
“太靚了,太靚了!”
整個人像喝醉了酒一樣,在田野上狂奔。
“這種糧食今年起碼十倍產量啊,十倍!”
他奔回了家裡報喜,全家人都欣喜若狂!
這可不是那好種的番薯。
畢竟番薯最適合的地方還是在缺土缺水的山坡上。
真正的良田,還是適合種稻米。
有稻米吃,誰還願意去吃番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