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隊雖然打了一些仗,但都是幾萬人去打人家一個幾千人的小土邦,幾萬將士圍攻幾百人的部隊,還拿著先進武器,打不下來就怪了。
這次也可以看看泰國軍人的戰鬥力。
這十萬泰國軍隊的將領聽見戚繼光的話,連連點頭。
他是不敢計較傷亡的事了。
直接轉身下去,就命令手下部隊發起了衝鋒。
說衝鋒也不對。
戚家軍教過他們最基礎的排槍陣列,一個個泰國人手中端著長槍一邊激發長槍就一邊向前邁步,步伐很是穩健。
在這長槍擊發的過程中,對面的印度土邦聯軍都還沒反應過來,便直接被打出了營寨。
匆匆忙忙的集合起來,抄起手中的彎刀,向前衝去。
印度軍人雖然陣列鬆散,面對大刀隊衝過來還會退縮,但好歹他們人數多,只要有能扣動槍的手指就夠了。
很快印度這十幾萬聯軍遭受重創。
這種沒什麼凝聚力的部隊內部也沒什麼統一的指揮,遭受重創後當然是第一時間做鳥獸散了,沿著河道兩旁就衝出去,有的甚至直接掉進了河裡淹死。
但讓他們就這麼逃掉了,也不是件好事。
戚繼光早就做好了準備,埋伏在各個地點的戚家軍形成了線性陣列,一隻有層次的單薄散兵隊的方式,向這些四散逃竄的印度聯軍不斷收攏包圍圈。
一邊向前邁步,一邊開槍。
在幾萬戚家軍一個人三米的間隔之內,絕對不允許任何一個印度聯軍活著逃出去。
這麼大的圈子,好幾萬人圍起來也僅僅能形成這麼鬆散的包圍圈。
也就是在任何長達百米的距離上,戚家軍的數量不會超過三十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