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座雕像朱標沒打算讓它的作用只是雕像,說白了只是一個設計上有些類似朱元璋面容的大樓而已。
這座大樓共有三十多層,可以說是如今世界上最高的高樓,全部鋼筋混凝土結構。
具體的架構和建造技術朱標早就已經交給了工部,但這也是工部第一次嘗試建造這麼高的建築。
工部官員們沒有一個休息的,其他的就是皇城的修建工作以及應天城內街道的改善工作。
這一點是直接對接工部的,楊士奇這小子最近天天都往工部跑,一個應天巡撫活生生像是對公佈打下手的。
工部怎麼說,他就從哪調撥人力,應天城作為國家首都,自然也是朱標要首先建設的城市,更別說應天如今還承擔著南北貨物樞紐的作用。
所有鐵路都是從這裡發,然後穿到別處去。
而且應天城的自然條件也十分得天獨厚,掌控兩江就別說了,還能掌控南北,並且距海的距離也很近,也是一座海港城市。
這諸多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應天強,則國強!
朱標打算打造一個比後世南京要大許多倍的應天城市圈。
其中囊括了安徽的大部分,江蘇的北部,浙江的一部分。
這座超大城市圈放在前世怕是要幾十年來建設,不過在朱標這裡很簡單,因為他有數不盡的免費人力,也就是倭國奴隸,累死多少都不可惜。
修完了鐵路之後,繼續修建大樓,修建道路,倭國奴隸這一天天的,算是真的忙碌。
到了反而不夠用的是工程師,工部現在雖然正在培養人才。
但工程師的數量還是太少了。
想修建這種現代化的城市圈,建設公路馬路橋樑,沒有工程師是絕對不行的。
不過工程師可以一才多用,一個工程師畫的圖紙可能只需要幾個月半年的時間調研,再花個半年的時間,然後就開始動工,繼續去畫下一個圖紙了。
所以說高階人才的稀缺還在其次,真正最稀缺的是中層人才,也就是在工地上負責技術的技術員。
這些技術員最起碼也有高中文憑,並且接受專業的建築知識培訓,這種人才放在現如今的大明數量還是十分稀少的。
大部分都當官去管理地方去了,當工程師的就更少了,目前只有幾千人。
就這幾千個人要跑全國上下各地的工程,不光要修鐵路修橋樑,修道路還要修城市,並且還要建大樓。
與之相對應的,朱標對他們的薪資開的也相當之高。
現如今當朝廷的工部技術員這種工作是比腰纏萬貫的商人還尊貴的,地位直接相當於官員。
朝廷免費分房子分地,還分倭國奴隸,在這種種架構之下,大明如今開工的算是十分順利。
與此同時這也帶動了各地商人。
他們在每個地方建設水泥廠,石灰廠這些小廠房,使用的自然也是便宜的倭國奴隸。
只有在管理崗位上會招募大明百姓,畢竟現如今大明百姓都是有最低工資要求的,一天最起碼不低於五塊錢,哪有三十塊錢能買斷一輩子的奴隸好用?
用完了還能轉賣出去。
因為奴隸的存在,也讓大明這邊工作崗位顯得並不是那麼多,大部分大明百姓還處於土裡刨食的狀態。
不過此土裡刨食非彼土裡刨食,之前的大明百姓種出的糧食,大部分上交給地主,地主又上交給朝廷,一年到頭,落到自己嘴裡的根本沒幾口,日子過得苦不堪言。
現如今的大明百姓,直接以官價將糧食賣給朝廷,收穫的錢或許不夠過得富裕,但隔三差五能吃頓肉,家裡豐衣足食。
也就相當於朱標前世八十年代的生活水準,在哪都不至於餓死人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隨著大工程的建設,應天城百姓們發現短短時間內,這應天城跟自己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樣了。
應天城的一條主街道名為玄武大街。
這條玄武大街貫穿外城,前五里路是小商小販,後五里路是大酒樓亦或者是各種瀟灑場所。
至於秦淮河畔是玄武大街延伸出去的街道,則是著名的勾欄場所。
對於勾欄場所,朱標差不多是採用了完全消滅的方法。
因為什麼?因為他要人口!
兄弟們一個個都去找小姐姐談人生了,小姐姐日理萬雞,又沒空給你生孩子,那不是浪費金錢和精力嗎?
你們浪費的億點點精力,未來可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