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英代理人(1 / 3)

來港島發展,李長河並不只是說說,他是認真的思考過的。

從白銀期貨開始狂飆起來的時候,李長河就在考慮接下來的發展了。

其實八十年代對李長河這樣的重生人士來說,不算特別友好,比不上九十年代。

因為改開的前十年,從79年往後這十年,是大學生和文學的黃金盛世。

大學生趕上了國家改開,加上幹部年輕化的使用標準,這十年裡能得到快速提拔,是職場上升的黃金時期,可惜李長河不打算從政。

而文學還是那句話,是文學盛世,但是對李長河來說,這個盛世太小了。

塑造個人的金身是不錯的,但是對於整個國家而言,沒什麼意義。

而經濟方面,就是李長河覺得不友好的地方。

雖然改開是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但是在整個方向上,上層也是在不停的摸索。

最重要的是,前期十多年的經濟改革,幾乎都是以國企改革為主。

當然,這時候國家也沒有私企,還沒有提出私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就是李長河面臨的尷尬的地方,想在經濟方面有所發揮,私有經濟不允許。

八十年代的成功的商人,基本上都是在改革中進行投機和後來的國企改制上面發家的。

這種事情李長河並不想去做,畢竟他搞經濟又不是單純為了錢。

而國企政策方向,他又很難用前世的經驗去引導。

因為整個國家的決策不會因為你一人之言去做嘗試。

況且改開的前十年,國家整體都在以引進技術和裝置為主,為各種產業做基礎佈局,相當於蓋房子打地基。

也因此這十年,李長河如果想有所發展,從想在房子內部做改動是很難的。

最好的方向,還是從外部,比如說多搞錢,買更好的材料打更深的地基。

再比如說從外部搞技術,例如藉著大英私有化的機會,搞到汽車技術,然後再轉入國內進行“合資”轉移。

所以這十年,李長河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做一隻下金蛋的雞,但是這隻雞並不適合放在大陸,因為保不齊有人會殺雞取卵。

而拋開大陸,港島就是最合適的地方,是這十年過渡的最佳中轉站。

一方面可以優先投資大陸,另一方面,自由港的設定,也讓他的資金可以在全世界流通,賺取利潤。

然後等到九十年代,個人經濟放開之後,李長河再全力進軍國內。

李長河自始至終,都明白他的未來重心一定會在大陸。

因為他很清楚,真正的巨無霸企業,只有在中美這樣體量的國家才會出現。

日韓港島西歐這些地方,哪怕做成壟斷,其實體量也就那樣。

地域和國家體量限制了企業的規模,這從後世中美兩家企業的估值上就能看的出來。

而聽道李長河的話之後,包鈺剛有些詫異,也有些驚喜。

他本來還想著對李長河要費一些口舌勸解,但是沒想到李長河竟然也有這樣的想法。

“看來你心中早有腹案,我就知道,像伱這樣的天才,必然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主。”

“既然你要跟我開誠佈公,那你就說吧,你想做什麼?”

包鈺剛此刻臉上收起了笑容,認真的衝著李長河問道。

李長河見狀,則是看向了包鈺剛。

“包先生,我想問一下,你接下來,敢對英資企業繼續下手嗎?”

“嗯?你想對英資企業繼續下手?哪家?”

包鈺剛有些詫異。

同時心裡也感慨,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如今在港島,敢對英資出手的只有一個李加誠,這人的膽子是真的大。

而他包鈺剛,只能算半個。

因為他屬於被動對九龍倉出手,在佈局上,跟李加誠比是差了一籌的。

別看包鈺剛吃下了九龍倉,未來又吃下了會德豐,拿下了小半個怡和洋行和一整個四大洋行之一的會德豐集團。

但是李長河很清楚,這兩場針對大英資本的收購,都不是包鈺剛主動地。

九龍倉的戰火是李加誠引爆的,然後胃口太小,吞不下九龍倉,無奈之下轉給了包鈺剛。

而會德豐集團其實也是。

會德豐集團的兩大股東鬧了矛盾,其中的大股東本來想把會德豐賣給李加誠,但是李加誠那時候剛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