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教室,李長河則是直奔北大的圖書館。
這一個多月以來,李長河並沒有著急開始自己的計劃,反正距離他計劃完全展開還早,他要等的那個人還沒有來,李長河還有足夠的時間來安排。
現在的他,利用開學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差不多理順了北大圖書館的各處圖書分類。
在這一點上,李長河特別感謝厲以寧老師,因為厲以寧老師私下裡傳授給他們的第一個技巧,就是如何在圖書館製作讀書卡片,尋找需要的圖書。
李長河也終於明白,為什麼一個從來沒有出國留學過的北大老師,未來會成為國內西方經濟學的泰山北斗。
原因就在於,厲老師在北大圖書館資料室,待了足足二十年。
這二十年裡,除了被勞動的那些日子,其餘的時間他一直在北大圖書館資料室。
藉此機會他翻閱了裡面近乎全部的經濟學著作,包括諸多的西方經濟學資料,翻譯了兩百多萬字的經濟學名著,撰寫了數十萬字的內部刊物稿件。
直到去年,也就是1977年,因為經濟系一位教授的離世,歲的厲以寧才被擢升到講師的位置,成為了經濟系的一名講師。
所以李長河他們算起來,是厲以寧的第一批學生。
這完全就是個掃地僧式的人物,只是如今才1978年,剛從“藏經閣”走出來的厲以寧,還未展示他全部的光輝。
不過對於李長河來說,遇到這麼一位對圖書館瞭若指掌的老師,足夠了。
可惜的是,前兩年因為特殊的原因,北大圖書館的很多善本珍藏被要求發往川蜀,安置在所謂的漢中分館之中。
如今撥亂反正,一部分善本已經開始往回遷了,但是依然還有很多書籍正在運輸的途中。
李長河到了圖書館之後,直接來到了外國閱覽室,而這裡面有些閱覽室此刻早已經人滿為患。
今年北大放開了前些年因為特殊原因關閉的外國小說閱覽室,裡面有許多國外的文學期刊,允許那些普通專業的學生在閱覽室內閱覽,只是不能外借。
也因此,每天這些外國小說閱覽室裡面都人山人海滿滿當當的,都是看那些外國文學小說的。
除此之外,像新聞學,法學,包括李長河他們這種政治經濟學這些涉密專業的學生,還有額外的特權,就是看一些保密層次更高的涉外資料和期刊。
就像李長河接下來去的西方經濟資料室,裡面就只限幾個特定專業的學生進去。
據說那些絕密級的法學生和新聞學學生,除了資料之外,還能看到很多涉外影像。
甚至聽說新聞學專業的學生能去總參三部看那些機密的“內部影片”,經常羨煞很多其他專業的同學。
來到了西方經濟學資料室,這裡面的人相對較少,李長河在書架之間仔細的尋找著,最終選定了一本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拿了出來。
然後找了處角落安心的看了起來。
這本書翻閱的人並不多,因為薩繆爾森是老美的經濟學家,這本書在前些年屬於敵對禁書,一般的學生不會借來觀看。
但是這上面卻有很多細小的標記,而做這些標記的人,正是厲以寧。
很顯然,他也看過這本書,在這上面還留下了自己的閱讀記錄。
這本書如今沒有中文翻譯版本,但是厲以寧很詳盡的在一些生僻詞彙上寫了解讀,李長河拿著本英語詞典,開始慢慢的啃了起來。
這本書一共有七篇三十六章,詳細的論述了經濟學的各個概念,比如說微觀經濟學跟宏觀經濟學,生產可能性邊界,供給與需求等等。
李長河看的很慢又很快,說他很慢是因為他閱讀英文原著速度慢得很。
但是說他快是因為他理解的快,他比當代學生乃至老師更有優勢的地方在於他後世的見識,尤其是對很多企業和國家經濟結構的瞭解。
李長河可以拿一些後世的企業模式套入進去,從而快速的理解這裡面的一些概念。
當然,這種理解只能說囫圇吞棗,談不上完全吃透,但是對於李長河來說足夠了。
他沒想過做學術研究,他要做的就是從這些經濟概念之中找出能支撐他接下來要搞的事情的論據就行了。
一直安靜的看到晚上,直到外面準備閉館的鈴聲響起,李長河才戀戀不捨的將書合上。
重活一世,他對這種高層次的知識攝取有了一種獨特的偏好,那是擺脫了前世基層的視角,從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