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德利的要求
舊金山灣區南部,聖克拉拉谷,這裡就是未來網際網路高科技公司大名鼎鼎的矽谷。
當然,八十年代的矽谷,其實也很出名了,這裡已經是老美的軍工科研重地了,洛克希德公司在這裡有核心實驗室,惠普在這邊,同樣有著重要的研發中心。
而李長河的【long】科技公司就設定在了這裡。
辦公室裡,簽署完最新一份入職檔案之後,李長河又坐在了辦公桌後面思索了起來。
跟其他公司的放手不管不一樣,科技公司這個,李長河是親自出手管轄的,蓋利諾只是充當了副手。
沒有讓蓋利諾全面負責的原因就是李長河要在這家公司打上自己的印記,這也會是他走到臺前開啟歐美影響力的第一步。
其實在80年這個時間節點,科技公司的建立,並不是很難的事情,因為電腦科技算是剛踏入民用的起步階段。
未來pc端領域的巨無霸英特爾和微軟目前都是小卡拉米級別。
當然,在來到矽谷之後,根據最新蒐集到的訊息,英特爾和微軟都已經搭上了ib的車道,踏上了他們崛起的第一步。
辦公室裡面,李長河現在思索的,就是接下來的發展路線。
一種,是搭乘tel聯盟的順風車,藉著英特爾和微軟的這股東風,把自己的科技公司做大。
另一種,就是藉著年代的便利,大力收攏人才,走蘋果公司的模式,一切都自己搞,做自己的系統,自己的軟體體系,從晶片到成品機,全都一體化。
這種模式好處就是自己可以做成平臺,類似未來的蘋果,形成一個生態閉環,但是壞處嘛,費時費力。
結合未來的認知,李長河在思索了一下之後,最終還是決定選擇第一種,搭乘tel聯盟的順風車。
主要是蘋果那種自運營模式,在pc時代實際上效果並不好,pc時代的蘋果數次臨近倒閉,李長河覺得,跟他的自封閉運營模式有很大的關聯。
市場在擴張時代的時候,開源擴張才是最快鋪設市場的模式,然後儘可能的發展使用者。
而等到使用者有足夠的基數以後,自運營封閉式的生態迴圈才會產生效果,所以蘋果真正的輝煌,是等到了移動通訊蘋果智慧型手機時代才爆發。
跟著tel聯盟混還有個好處,就是藉著英特爾和微軟的擴張,李長河可以把自己的公司紮根在他們的身上,然後後慢慢發育。
而如果是蘋果模式的全方位發展,那到時候大機率的可能就是三足鼎立,tel聯盟,蘋果,以及李長河的公司三家相互抗衡。
這要是李長河是歐美人也就罷了,但是他的身份決定了他到時候是最危險的那個。
不管是老大跟老二打架把他這個老三乾死,還是他成了老大,老二跟老三聯起手來幹他,幕後到時候都可能會有歐美權貴的影子。
九十年代到兩千年的網際網路擴張這十年,幕後存在著老美政府核心的利益,這些利益,他們未必會允許一個東方人來攝取大頭。
更何況以國內的工業進展,軟體半導體工業在九十年代需求量並不大,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才是國內半導體軟體工業爆發的時代。
所以八九十年代這個時候,李長河覺得自己沒有必要一定特別出頭,還是悄悄地進村,寄居在tel聯盟身上發展壯大吧。
想到這裡,李長河又想到了他這兩天的新發現。
在蓋利諾為他蒐集的矽谷同行業公司名單裡面,李長河看到了一家名叫rsi的公司,中文名字叫關係式軟體公司。
李長河對這個公司沒什麼印象,但是在這個公司的負責人一欄上,他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拉里埃裡森,也就是未來大名鼎鼎的甲骨文公司的老闆。
而李長河在瞭解之後果斷斷定,這家1977年才建立,去年才釋出第一款產品的rsi公司,大機率就是未來的甲骨文公司。
他沒興趣收購甲骨文,也不打算入股現在的rsi,就像他之前考慮的,拉里埃裡森這樣的男人,未必會願意當他的工具人。
但是資料庫這個行業,確實可以作為李長河的一張底牌,一張他加入tel聯盟的王牌。
想要立足tel聯盟,光指望個人電腦的銷售是不行的,對於半導體和軟體行業來說,電腦實體機銷售是它們的下游,他們隨時可以更換。
畢竟未來的什麼惠普啊,戴爾之類的,都是基於tel聯盟的電腦廠商,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