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手忙腳亂的新工作(1 / 2)

緊接著鄧恩也就開始組織現場所有的人手開始翻譯工作。

這其中也包括一些本地的美國人,他們大部分因為一些原因和華人接觸的比較多,多多少少也能聽懂一些漢語。

這其中就包括鄧恩,他的工作也已經移交了,只是比較苦,逼的是他還要繼續熬,資歷暫時還沒有轉正。

需要翻譯的絕大部分都是一些錄音,這些交給那些已經搬到第2代移民來進行就行,只要能夠聽出來錄音裡說的是什麼,然後再把它謄到紙上就可以了,這些第2代移民大部分都是能夠聽,懂漢語也能說漢語,但是他們的祖輩來美國時大部分都是文盲,他們也只能聽和說了,寫不出來漢語,不過好在這一次來的人都是能夠寫上過英語學校,漢語寫不出來,英語還是可以寫得出來的。

現在在漂亮國的華裔學者和科學家並不在少數,具體的人數鄧恩不清楚,可僅僅是從第1天帶來的錄音帶的數量來看,這個數字恐怕是相當可觀的。

另外還有一些紙質的檔案需要翻譯這些就需要交給那些認字的華人來了,他們絕大部分都是第1代移民,在本國多多少少接受過一些教育,才來到漂亮國的,所以這些文字翻譯的工作就要交給他們了。

不過鄧恩的工作也不清閒,表面上看上去雖然是個監工,但第1天上班問題還是比較多的。

與在座的華人一樣,他們所要監聽的中國學者和科學家也都是天南海北各地人都有,說的方言也是五花八門。

北方的華裔科學家學者還好,北方話差別並不是很大,各地大部分都能相互聽懂。

可南方的一些地區出來的科學家就不一樣了,他們當中有些人說的方言,鄧恩也的的確確是聽不懂,他前世也是北方人,對於南方的方言研究並不深。

這個時候就需要鄧恩協調了,要將這些科學家和眼前的這些翻譯對應起來。

專業的事情就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同一地方的科學家就要交給同一地方的翻譯去翻譯。

話說的有些比較亂,但實際情況就是第1天的工作也是比較混亂的。

這個時代能夠出門的,華裔科學家和學者大部分人還真都是南方人,因為南方的經濟,在這個時代就已經和北方拉開了差距。

富足的人比較多,也就有餘錢將子女送到國外來留學。

但這也給翻譯組的工作帶來了一些壓力,畢竟南方可是號稱十里不同音。

好在這種情況也不算太多,畢竟那些華裔的學者和科學家和人交流的時候,也要顧及到地區問題,大部分人還是能夠說一口國語的,雖然不會太標準,可這已經給現在的工作減輕了極大的壓力了。

整個一上午工作進度根本就沒有進行多少,一直到下午的時候,一切才總算是進入到了正軌,鄧恩也算是鬆了一口氣。

想起上午的忙亂,鄧恩一時都有些覺得自己好像高估自己的能力了,或者說是洛伊德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現在鄧恩也總算明白,穿越之前為什麼國家要大力推廣普通話了,方言這東西對於翻譯來說真的是太討厭了。

不過下午又有了新的問題,問題主要出現在那些第2代移民上。

他們雖然能說能聽漢語,可受限於文化水平和那些中國來的學者和留學生以及科學家比,起來肯定要差很多的。

對於錄音當中很多中國的成語和那些中國學者口中的俗話說,咱們中國有句古話等等這些話之後的一些東西,他們真的是兩眼一摸黑直接懵逼。

成語還好,大部分他們父輩也會說一些成語,給他們講一些典故,但那些學者口中時不時拽出的幾句文言文,可真是要了老命了。

對他們來說,這種成語和文言文的翻譯屬實是有些超綱了。

沒辦法,鄧恩也只能從第1代移民當中挑選出一些人來指導他們,最後包括鄧恩都親自上了。

好在相對於上午的方言問題來說,下午的這些翻譯上的問題還真不算是問題了,只是比較繁瑣而已,那些聽不懂的成語和典故以及文言文,就需要像鄧恩和其他的一些第1代移民來請教了。

一直忙到下午下班,總算是,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進度雖然不算快,但有了第1天的經驗之後,相信第2天開始進度應該會上來的。

與佩恩和普魯克斯基匯合之後,鄧恩直接拉開自己的車門,坐到了後座直接躺了下來。

這樣兩人有些奇怪,要知道平常不開車的時候,鄧恩一般都會坐在副駕座上,畢竟是他自己的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