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蘇妍也是女人,但是兩輩子的經歷告訴她,不要輕易和女人鬧矛盾或者結怨,尤其生活在同一個密閉環境裡的女人,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她報復你的招數在哪裡等著你。也許你的杯子被放了不知名的粉末,也許你的牙刷在馬桶裡泡過,也許你的被子被不知名的液體汙染過,也許你的毛巾在什麼地方蹭過……
相比較男性而言,女性普遍的特點就是心思比較細膩,對別人的肢體語言或者面部表情會比較敏感,也更在意、注重甚至是挑剔細節,和哪個人有一點點矛盾或者小情緒可能都會憋在心裡,然後很小的事自我放大,不是內耗自己就是消耗別人。
內耗自己會讓自己變得更加敏感多疑,消耗別人則容易和他人起衝突,遇到那種嘴巴比較碎,愛講話愛傳話的人,對上比較敏感的人,一句話就可能引起是非矛盾。
事兒都是小事,雞毛蒜皮的,畢竟都是一個宿舍的同學,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說起來都不值得講出來,但遇到較真的或者多嘴的,放到每個人身上就很容易製造各種事端。
說起這些也不是貶低女性,只是因為男女性天性的不同,這種不同使得他們在處理與同性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時,所採用的思維和處事方式截然不同。
男性普遍的是不打不相識,有了矛盾打了一架沒準還能繼續做好兄弟;而女性之間一旦產生了矛盾和隔閡,那友誼的小船簡直就是說翻就翻。
別說這些普通的女大學生之間的友誼容易翻船,就連女性名人之間也免不了相互拉踩。聽說有位知名女作家寫了一篇關於“好友”的文章,文中描述了女主“太太”愛在客廳裡舉辦各種聚會,吸引了大批文人學者聚集研討詩詞歌賦,而那位女作家明明是“太太”的好友之一,卻在這篇文章裡暗藏譏諷和隱隱嫉妒,引的圈內人士一片譁然。最後以女主角給女作家送了一罈子山西老陳醋回擊後,兩人從此再未見過面。這段故事引起的風波到現在都還有不少文人墨客津津樂道。
除了這個眾所周知的事,蘇妍還聽說過另一件令人髮指的事情,同樣發生在女生宿舍裡,還是發生在華國至高學府華清大學裡的事情,一個宿舍的女生被投毒導致鉈中毒,原本才華橫溢的才女變成了癱瘓在床多年的痴呆兒,人不人鬼不鬼地活了半輩子,最終因鉈毒去世,而有關部門認定的唯一能接觸到鉈的就是才女的舍友。儘管那舍友的罪行眾所周知,卻因為證據不足逍遙法外。只是可惜了那滿身才華滿腹錦繡的女生。
女性名人之間尚且如此,考上更高學府的舍友之間尚且如此,更何況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生活環境和人品性格迥異的女大學生之間呢?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大學生活,不僅考驗個人的學習能力,更考驗個人的為人處世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大學是個學習的地方,但更是個小社會。學習課本內容是學習,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也是學習。
上一世,蘇妍在宿舍裡吃過不少悶虧。她天天忙著學習,要不就是勤工儉學和打工,時間被佔的滿滿的,宿舍和班裡的集體活動也很少參加。和同宿舍的女生雖然天天住在一起,卻很少像她們那樣經常同進同出,經常一同聚會一同參加各種派對。
當時她的宿舍是六人間,同宿舍的女生表面看一派和氣,私下裡也分成了好幾個派系,彼此之間也沒少犯口角。但是對她這個獨來獨往的舍友,卻是出奇一致的排擠孤立,當年那些上不得檯面的悶虧她也沒少吃過,雖然手段很幼稚很小兒科,但對當時拼盡全力努力活著的蘇妍也是如梗在喉,如芒在背。
所以自從畢業後,大學的大大小小的同學聚會她從來就沒有參加過,一是沒時間,二是不願意,三是不值得。在學校時本就不怎麼樣的關係,進入社會後再聚會,除了吹牛打屁利用資源外沒有任何意義。
而蘇妍這一世最慶幸的是,這一世她的宿舍相處非常融洽,不到一個月,大家相處的如同姐妹一般,同進同出,共同進退,關係好的比親姐妹還親密,這讓兩輩子都從未體會過手足之情的蘇妍,卻從這些天南地北的舍友身上,感受到了濃濃的姊妹親情。
大家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天南海北的都有,性格和飲食習慣也天差地別,但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彼此理解,彼此包容,求同存異,所以從開學到現在,302宿舍是少有的和睦友愛的一間,引的其他宿舍的同學都羨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