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節?!朕的生日?
黃立再次拿起奏疏,似乎有點哭笑不得。這應該是經過查閱考證的,朱三就是這個生日。
可到底和自己的相差甚遠,搞得大張旗鼓,有些怪異的感覺。
到現在,自己還剩下多少自己原來的東西,姓名、年齡、身份等等?
思之再三,黃立還是在奏疏上進行了批閱。萬壽節放假三天,但皇家不搞慶典,不要官員拜禮,也不收賀禮。
國戰未止,自己還這麼年輕,祝個什麼壽啊?在自己後世的記憶中,年輕人過壽不宜操辦,有什麼避諱。
嗯,跟家裡人小小的慶祝一下,也就是了。
黃立處理完了這件事情,覺得輕鬆了一些。相比後世的假期,封建社會實在是太少了。
雖然自己制定了上六休一的制度,但也只是在皇家作坊、兵工廠和官府內實施。其它的商鋪工坊,採取的是自願原則。
現在推出什麼《勞動法》一點都不現實,等到光復大業成功,再視具體情況決定更好。
對於改革,有些是大踏步的,有些卻是謹慎小心的。黃立也在觀察,也在評估,以便及時地進行調整。
超前的,未必就適應這個時代,這個社會。黃立不能自以為是,他在改造社會,同時也在適應環境。
踱步至窗前,黃立瞭望遠方,雖然不是北面,但思緒飄飛,似乎已經飛到了北方大地,甚至是那京師之地。
北伐,北伐!始終是黃立心頭的第一大事,儘管準備還不充分,但和平對峙卻是不存在的。
既沒有議和,更沒有停戰。不過象是兩個拳擊手的中場休息,都抓住短暫的時間休整養息,等著下一場的激烈較量。
只是象而已,因為在準備或是休整的期間,清軍巴不得停戰,可明軍卻不會停止進攻,哪怕只是騷擾和佈局。
……………
趕在臺風季到來之前,水師和動員的商船向佔領的沿海諸島搶運了大批的糧彈物資,李嶽和楊寧所部共兩鎮人馬也乘船北上。
這使得北方的諸島駐軍達到了近四鎮,李嶽、蔡寅、楊寧三鎮,再加上一鎮海軍陸戰隊。
雖然兩鎮陸軍也能坐船登陸作戰,但與海軍陸戰隊還是有些區別。主要是重武器上的多少,決定了兩種部隊作戰方式的不同。
陸軍要攻城拔寨,要硬戰敵人,火炮裝備量不少;陸戰隊隨船行動,勝在輕裝奇襲,就幾乎沒有重炮,多裝備五百斤以下的輕炮,比如佛朗機。
沒錯,佛朗機已經算得上是古董火炮。雖然因為氣密性的原因,使得射程不遠,威力不夠大,但勝在輕便,射速也快。
武器裝備就是如此,要適應地形地勢,要適應軍隊的戰術打法,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合面評估。
而明軍借北上運兵之際,突然登陸青島,並於港口駛入水師艦船數十艘。上萬人馬的加緊施工,幾天時間就依託山勢,以壕溝為主,構築起了堅固的防線。
所佔地方並不大,但在陸地建起要塞,且有了港口,向內陸滲透進攻,就有了牢固的根基。
山東清軍不敢懈怠,急奏朝廷後,山東總督趙國祚調動三萬人馬,由原浙江將軍,現駐防濟南的圖喇統率,急赴膠州,對登陸的明軍展開進攻。
山東總督趙國祚也是從山西剛剛調任,原來的總督是祖澤溥,雖然鎮壓了棲霞山於七的起義,但老祖家接連出現叛降之將,連帶他也受到了清廷的猜疑。
而經過了江南大敗退之後,圖喇等八旗將領的驕狂之氣被打掉大半,面對明軍的登陸顯得十分謹慎。
根據情報,登陸的明軍有一萬多,圖喇得到朝廷旨意,手握優勢兵力,才敢前去反擊。
雖然清廷將明軍的行動定義為海寇襲擾,也認定明軍沒有做好北伐的準備,可山東作為京城的屏障,還是相當重視。
清軍拖曳著二十餘門紅夷大炮,穩健地進抵膠州地區,反覆偵察後,才推進至青島附近,向著明軍的防禦陣地發起了進攻。
火炮轟鳴,敵我雙方終於開始了沉寂了數月之久的第一次大戰。
雖然攻守之勢易換,換成了清軍進攻、明軍防禦,但圖喇等清將的心中,卻並無激動振奮之情。
火炮轟擊,綠營兵試探性的進攻,圖喇臉色嚴峻,立馬於小土丘,瞭望著進攻的情況。.
說實話,圖喇其實並未與明軍打過什麼大仗。在江南的敗退,只不過是被勢所迫,為明軍勢如破竹的兵威所懾,一路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