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了中國。
1635年,也就是崇禎八年,英國人公佈了標準火藥配方,硝石75%、硫黃12.5%、炭12.5%。
這雖然不是黑火藥的最佳配比率,但已經相差很小了。
直到十九世紀,英國化學家才得出了黑火藥的最佳化學反應方程式,並據此得到了最佳的火藥配方。
顯然,這是缺乏化學知識的明清所難以做到的。
當時的火藥配方在各本兵書中的記述都不同,比較接近最佳配比的是《西法神機》和《武備志》
黃立提供的新火藥配方是硝75%、硫黃10%、木炭15%,主要是量具的精度所限,這已經是當時能夠做到的極限了。
調整火藥配方的同時,黃立還加上了顆粒化技術。要知道,這可是黑火藥技術的革命。
顆粒化能使黑火藥的威力提高一倍還多,這也意味著在同等威力下,火藥消耗量的大大減少。
而且,顆粒化的黑火藥防潮效能較好,長途運輸也不影響使用。
雖然早在明朝後期,已經從西夷那裡引進了火藥新配方,以及顆粒化的加工技術。
但黃立卻驚詫地發現,明軍所使用的火藥,還是粉末狀。他還詢問過李嶽,發現清軍好象也是如此。
其實,這並不奇怪,沒有理論上的層層揭示,沒有基於現象上的科學分析。
配方或工藝不可能形成公認的標準,並得到很好的規範和傳承,或者是跨躍式的發展。
所以,到了鴉片戰爭時期,清軍的火藥配方依然沒有統一,甚至比明朝時還要落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