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亨奇怪地看了黃立一眼,不知道他怎麼會冒出這樣的念頭。
但略微想了想,他還是如實答道:“在城池之內廝殺混戰的話,韃子難施所長,我軍兩倍以上的兵力,應該能夠獲勝。”
黃立輕輕點了點頭,心中卻並不認同李來亨的謹慎判斷。
在當時,可能大多數的人在計算清軍各部的戰力時,會按照滿洲兵、漢軍旗、三藩的嫡系兵馬,然後才是各省綠營來排序。
但黃立卻認為,除了裝備精良,還有騎射出眾外,滿洲八旗的戰鬥力已經嚴重下降,只不過清廷諱莫如深,盡力掩飾罷了
儘管每一個新興王朝在軍事上,都有一個由盛轉衰的過程,但滿洲八旗的由盛轉衰,卻來得特別迅速。
所謂的無敵和悍勇,只是表面上未被戳破的泡影。
我們來計算一下,滿洲八旗入關時總兵力約為十萬,這其中還包括了漢軍和蒙古兵,真正的八旗兵不過幾萬人。
征戰十數年,再加上水土不服和天花等病毒,八旗兵戰死和病死的人數已超過人口自然繁殖。
而且,進入中原富庶地區後,八旗兵迅速腐化,開始追求生活的享受和安逸,遠不象入關前後那樣勇於用命。
到了永曆六年(順治九年),八旗軍中的經驗豐富、功勳卓著的大將幾乎都已死光。
而承襲了他們爵位的後代,既缺乏戰鬥經驗,又狂妄自大,並不能很好地替代那些八旗宿將。
於是,對南明的抗清勢力的作戰中,清廷越來越倚重漢軍和綠營,採取以漢制漢的策略。
可以看到,在佔領江南和與西南大西軍的戰鬥中,幾乎都是三藩和漢軍,以及綠營在出力。
八旗兵將在多數的戰役中,基本上處於二線,只是起到監軍作用。或是在最後接近勝利時才出動,搶奪已經到手的功勞。
到了三藩之亂時,滿洲八旗的戰力低下,終於全部暴露,綠營成為了征戰的主力,清廷也不得不放鬆對他們的監督和管制。
要知道,雖然清廷採取以漢制漢的策略,但對全是漢人組建的綠營,還是深存防範之心。
自康熙年間開始,便不允許各省綠營軍使用各式火炮,只可以使用鳥槍、抬槍等小口徑火器。
當時八旗軍裝備四千四百斤的武成永固大將軍炮,兩千斤的無敵大將軍炮等許多種類,可是綠營就連九十斤的輕型後裝佛朗機也不允許使用。
清廷還下令民間嚴禁私自習練火器,並在京師設定火器營,製造的最精良火器全由八旗兵將掌管。
害怕就意味著心虛,反正黃立對於滿洲八旗兵的印象,並不象李來亨那般忌憚和謹慎。
切,禁旅八旗有多少作戰經歷,取得過什麼樣的戰績?還在吹噓無敵,嚇唬誰呢?
其實,歷史上的茅麓山之戰,也真的證明了滿洲八旗就是來督戰和搶功的。
狂妄而倉促的首次進攻就遭到失敗,穆裡瑪的兒子都被打死,損失慘重後,八旗兵便再沒有出戰的記錄,全部由漢軍和綠營來完成。
當然,黃立的想法也只是一瞬的閃現,並不成熟和完善。一切的後續作戰,都要等到進攻夷陵的結果出來之後再決定。
李來亨突然伸手一指,微笑道:“那應該是靖國公所部的先頭部隊到了。”
山下是連綿的軍營,李來亨所部的參部人馬,已經基本集結完畢。
此時,一千多人的部隊,正在被引領著走向軍營,還有哨騎向這邊趕來,應該是報告情況的。
黃立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趁著袁宗第未到,提醒一下李來亨。
“國公大人,前來合營的各路人馬,我希望能儘量多地派出去作戰。即便留下的,也儘量先安排到茅麓山的核心陣地之外。”
李來亨心裡咯噔一下,不解地望著黃立,緩緩眨動著眼睛,遲疑地說道:“黃先生,你不放心前來合營的部隊?”
黃立苦笑了一下,說道:“對諸位國公,我是絕對信任的。但小心無大錯,形勢險惡,不得不防其部下的動搖叛變。”
“茅麓山是最後的依託,而堡壘最易從內部攻破。派出去作戰,是一次考驗;留下的,希望也能有觀察的時間。”
李來亨微皺眉頭,鄭重地問道:“本公手下的將士,黃先生覺得可信嘛?”
黃立點了點頭,說道:“絕對可以信任,這是我這些日子以來,仔細觀察得出的結論。”
之所以要提醒李來亨,是因為在歷史上,袁宗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