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嶽高興之餘,也知道即將到來的反擊作戰,關係到明軍的生死存亡。敗了就那個,那個吃席。
“不管怎樣,這已經是好的跡象,至少有四家是精誠團結,號令統一。”李嶽嘿嘿笑道:“這全是黃先生的功勞。”
嗯,這一點黃立倒不用謙遜。歷史已經改變,總歸是好的。但軌跡偏離還要更大,大到足以逆襲獲勝。
現在的形勢,已經是最低谷,再怎麼折騰,也不會更壞,還能掉進十八層地獄不成?
已經是敵強我弱的局面,各家還守著各家的地盤,既分散,力量又小,怎麼抵擋清軍的進攻?
“茅麓山方圓百里,山林密佈,地勢險要,足以抵擋數倍清軍的猛攻。臨國公和益國公將家眷遷來,比較安全,讓將士們也沒有後顧之憂。”
黃立一邊說著,一邊拿出自己這些日子以來寫下的兵書要義,封面上四個大字“武穆遺書”。
李嶽目不轉睛地盯著這幾張紙,很想知道三太子這些日子在寫些什麼,應該是很厲害的東西吧?
火藥的顆粒化改造,坑道爆破的威力,還有什麼配重式拋石機、木炮、地雷,都是令人感到震驚的犀利武器。..
在李來亨和李嶽看來,這些都應該是三太子帶出來的皇家秘藏兵書,海外遊歷也確實學到點東西,才會有這樣超出常人的見識。
“這本書是岳飛嶽爺爺的遺著。”黃立輕輕拍了拍這本薄冊子,緩緩說道:“不知為何,竟流落海外,在一華人手中。我僥倖讀過,只記得其中二三。”
“武穆,原來是嶽爺爺的諡號。”李嶽恍然大悟,眼神中閃過熱切。
在古代,文臣的最高諡號乃是文正公,比如說宋代范仲淹、元代耶律楚材、明代李東陽、清朝的曾國藩。
而武將的最高諡號為忠武,如三國諸葛亮和司馬師、唐朝尉遲敬德與李晟和郭子儀、宋代李繼隆和韓世忠、元朝的伯顏和木華黎、明代常遇春等等。
但說起武將的諡號,最有名的卻不是忠武,而是武穆。原因很簡單,岳飛的名氣太大,從古至今,都在歷史長河閃爍著熠熠光輝。
所以,歷史上被諡為“武穆”的那些名將,如唐朝的李光弼、北宋的高懷德、南宋的劉琦等,都被岳飛的光輝所掩蓋,並不為眾人知曉。
“果然還是要包裝,要有名人站臺,還能吸引眼球,今古都是一樣滴!”黃立心裡想著,用力而篤定地點了點頭,將冊子推給李嶽。
李嶽欣喜難抑,伸手鄭重接過,保證道:“先生放心,在下交給家父,定然苦讀珍藏,不予外人知曉。”
黃立趕忙擺手,說道:“還請國公大人將此兵書傳授給可信將領,也包括馬上要趕到的靖國公、益國公等人。如此,我軍要改變作戰策略,才能如臂使指,沒有滯礙。”
洩密?!嘿嘿,《孫子兵法》傳得可哪都是,幾百上千年的時間,是個指揮打仗的差不多都讀過。可為何還有高下之分、勝敗之別?
就象毛偉人的游擊戰精髓,就十六個字,為何敵我都知道,卻還難以破解?
“黃先生高義。”李嶽躬身謝過,說道:“這麼說,傳抄也是可以的?”
黃立理所應當地點了點頭,微笑道:“當然可以。”
看,在古代混就這麼容易,東拼西湊搞一搞,馬上就能出書揚名,還不怕被人告剽竊侵權。
為了復明大業,為了自己曾經敬佩的英雄,也為了自己的小命,黃立真是拼了。能想到的,能做到的,差不多是一個沒落。
可惜,條件所限,還有很多牛掰的殺器,黃立只能暫時擱置。可即便如此,隨著準備工作的不斷推進,他的信心也在不斷增強。
………………
巴東縣,老木崆。
袁宗第率領援軍早已經出發,郝搖旗也率領部下和眷屬前往茅麓山,與李來亨合營。
如此一來,就只剩下皖國公劉體純率領五千餘人馬,獨自抵擋西面的四川清軍。
只不過,清廷增兵助戰的計劃,使得四川清軍和陝豫清軍處於堅守等待的狀態。巫山到這裡也路途艱難,清軍短時間內沒有繼續進攻的跡象。
因為袁宗第和郝搖旗兩部的離開,使得劉體純不得不獨自面對壓力,可依然派出了原定的五千人。
但袁宗第和郝搖旗要與李來亨合營,卻是傾巢而出,使得援軍兵力依舊超出預期,達到了九千之眾。
按照袁宗第帶回來的準確資訊,李來亨準備派出一萬五千人馬進行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