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朱三太子”搞了他七十回,稱之為夢魘也不為過。比較大規模和有影響的行動,便不勝列舉。
康熙元年,蘇北朱三太子起義,這是拉開了序幕,以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康熙二年,廣東漁民周玉抗清起義,直隸朱三太子起義;失敗後,朱三太子開始閉關修煉身外化身和不死不滅的神功。
康熙十二年,楊起隆假借朱三太子在北京起事;.
康熙十六年三月,“朱三太子”出現在福建漳州,振臂一呼,蔡寅率領幾萬“白頭軍”起義;
同年六月,“朱三太子”又來到河南柘城指導當地的起義工作;
康熙十八年八月,“朱三太子”又跑到了吳三桂那裡添柴加火,被安親王嶽樂擒獲,帶回北京殺掉;
同年,“朱三太子”死而復生,再次活躍在陝西漢中、興安一帶;
康熙三十八年,七十多歲的“朱三太子”夥同“金和尚”在太湖謀刺南巡時的康熙,事敗,“朱三太子”再次引頸就戮;
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八十多歲的“朱三太子”練成身外化身的神功,同時在江蘇太倉和浙江四明山起義。事敗,“朱三太子”又壯烈犧牲;
康熙六十年,臺灣爆發了朱一貴起義,“朱三太子”又老當益壯,施施然出現在了起義現場。
到了雍正七年,死而復生多少回的“朱三太子”,不僅熬死了老冤家康熙,還不放過他兒子,又在廣東出現。
一直到乾隆初年,“朱三太子”以百歲之高齡還巡遊浙江和廣西。只不過,因為年紀太大,力不從心,“朱三太子”不再搞事,終於放過了乾隆。
可以說,“朱三太子”這個虛構出來的名號和身份,簡直成了反清起義的標配。不打出朱三太子的旗幟,你都不好意思造反。
當然,現在人們還沒有發現“朱三太子”所蘊含的巨大魔力,沒有發掘出這個名號的價值。
也是,永曆剛死,抗清武裝人心渙亂,反清運動處於低潮,新的起義還要等待更成熟的時機。
對李來亨的分析判斷,黃立連連點頭,非常地贊同。
“朱三太子正在閉關修練,待到神功大成,才會重現江湖,幾十年如一日,神出鬼沒地糾纏和折磨康小三。”
黃立想到此處,臉上不由得露出稍有些怪異的笑容。
李來亨觀察到了黃立的表情,在他看來,是鬆了口氣的表現。或是,編造的謊言瞞過了他的如釋重負。
只不過,黃立很快又為惡劣的局勢而發愁了。各部聯合作戰的難度很大,甚至可以說是短時間內沒有希望。
可清軍的援兵在兩三個月後便會齊集夔東,那個時候的騰挪餘地更小,反敗為勝的希望更加渺茫。
目光再次移注在夷陵,黃立思索半晌,抬起頭開口問道:“國公大人,不知夷陵城的具體情形如何?”
李來亨淡淡一笑,說道:“夷陵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城周長為八百三十六丈,高二丈二尺,有垛口三千九百零三個。”
“城牆為青磚牆面,中用黃土填充,城牆東南北三面挖有城壕。壕溝闊四丈五尺,深兩丈,壕內引水溢之。西南城牆瀕臨大江,憑藉長江之險予以護城。”
如數家珍,看來,李來亨對於夷陵也是相當重視,之前應該偵察過多次。只是實力不許,難以攻而克之。
黃立沉吟了一下,又問道:“若從東南北方向攻城,能否排水並填塞城壕?另外,國公大人率全軍出動的話,能否在野戰中擊敗清軍,使其龜縮於城中?”
李來亨想了想,說道:“湖廣清軍戰力不算強,又剛剛大敗而歸,我軍若出動兩萬多的兵力,應該能夠使其不敢出戰。”
接著,他又補充道:“至於填塞壕溝,既然要攻打城池,那就是最基本的準備行動。只是時間快慢,傷亡大小的事情。”
李來亨雖然是十三家中最為年輕的一方統帥,實力卻是最強的,差不多有近三萬人馬。
因為他的養父李過,是李自成的侄子和繼承人,原大順軍的嫡系部隊便由李過統率。
這麼多年過去,軍隊雖然在多年的戰爭中遭到了比較嚴重的損失。但和各家相比,實力依舊是最強大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在下倒有數日內便攻破城牆的辦法。儘管不是萬無一失,但成功率還在六成以上。”
黃立期盼地望著李來亨,誠懇地說道:“如果能再給湖廣清軍以沉重打擊,相信清軍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