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嶽恭敬地應承,心裡卻有些擔憂。畢竟,堅守茅麓山的是自己的父親,面對清軍的圍攻,處於相當危險的境地。
“本公派人去問一下,如果殿下交代種植的海外異種能夠帶土移栽,你便一併帶走。”李來亨又想起一事,喚來親兵去山寨詢問。
雖然頗有信心,但李來亨還是要以防萬一。那些海外異種,可能對殿下非常重要,能搬走就儘量搬走。
………………
古代軍隊的總數量只是考察戰力的一個指標,更重要的則是披甲率。唐朝時能達到百分之六十,宋代據史料所載,更高達百分之七十。
但現在,明軍和綠營的披甲率卻並不高。通常能達到三分之一,就已經是精銳部隊;如果能達到一半以上,那就是精銳中的精銳了。
比如夷陵清軍,披甲率在三分之一左右。在巫山,李國英率領的川軍,三萬人馬,披甲兵有一萬兩三千。
而明軍第一次攻打巫山時,總兵力有五萬,可披甲兵的數量與川軍基本相當。
但經過夷陵、巫山兩次殲滅戰,再加上黃立北上嘉陵江的繳獲,現在明軍披甲兵已經達到三萬五六千,增長了兩倍還多。
相比於這七家聯兵的明軍,荊國公王光興的人馬,就寒磣多了。
六七千人馬,披甲不到兩千。如果再加上不孝子王戎旗所部,披甲兵也不過兩千七八百。
而這樣的差距,還有將士們精神面貌的不同,荊國公王光興等人是看在眼裡,心中羨慕又驚詫的。
但也僅此而已,這可是人家作戰所得,是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茅麓山有兩萬五六千人,巫山、奉節、雲陽、萬縣、合州等地有五營兵,重慶五營人馬……”
荊國公王光興扳著手指頭算了一下,七部明軍已經達到了將近六萬,披甲率超過一半。
“經過幾次大戰,兵力不減反增?”嫡子王世德微皺著眉頭,說道:“補充了不少俘虜,恐怕會影響戰力吧?”
王光興輕輕搖頭,說道:“補充的俘虜應該不是很多,否則兵力不只是這個數量。兩戰殲敵近六萬,俘虜怎麼也有一半吧?”
“況且,袁宗第、黨守素等人率領部隊收復了大寧、大昌,原來賀珍手下,投降了清軍的那六七千兵,都被收攏進來,他們應該還是比較可靠的。”
王世德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要是大哥的人馬還在,咱們有近萬人馬,實力也算尚可。”
王光興揮了揮手,不想聽這鬧心的事情,可心裡卻甚是糾結愁悶。
他已經來到了重慶,劉體純等人甚是熱情地款待,不僅安排了府宅,還調拔了一批糧草物資到忠縣,犒勞王部官兵。
但聽了目前明軍的情況後,王光興可謂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己軍實力較強,能夠抵擋清軍的進攻;憂的則是自己這點人馬,實在是有些拿不出手。
如果自己那幾千人馬不進行改編的話,肯定也得不到裝備上的提升,啥好事兒也沒份兒。窩在忠縣時間久了,差不多就成了屯田的軍戶。
“殿下手段真高呀!”王光興輕撫額頭,發出無奈的慨嘆,也不用強,也不用逼,合兵卻已是大勢所趨,不得不選擇的道路。
總督部院毛壽登到了重慶還假裝矜持,但洪育鰲和蔣尚膺一請兩請,也就順水推舟,住進毛府,又屁顛屁顛地跑去總理衙門上班了。
還有隨王光興過來的部將,嘴上不說,可王光興也看出了他們的不甘之心。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呀!誰不想攀高枝,誰不想前途遠大,王光興對此心知肚明。
“明日去拜見殿下,回來再作定奪吧!”王光興看了兒子一眼,擺手道:“你下去早點休息吧!”
王世德無奈起身,施禮告退,只留下王光興還在冥思苦想。
…………………
初冬的太陽散發著並不是太過溫暖的光,試驗場的空地上,卻是熱火朝天。
“用力,用力,再快一點……”
“加油,加油,使勁哪!”
袁東寶和劉享大呼小叫著,四個壯小夥子在兩端奮力壓抬著木杆,中間則是木製的水箱。
黃立抬手指揮著,袁東寶開啟了水門,一股水柱從竹筒中噴了出來。隨著小夥子們壓抬頻率的加快,水柱由彎變直,噴出了十幾米的距離。
“再快一點,沒吃飽飯嘛?”袁東寶短胖的身體在蹦跳,手臂亂舞,看上去甚是滑稽。
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