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變成大隊裡的一個常規託兒所,而不僅僅只是農忙時,暫時成立十天半個月。
相比較於農村,縣城裡的託兒所更是數不勝數,數量反正比農村多多了。
有些廠有自己的廠辦託兒所。
有些街道有自己的街道託兒所。
這意味著婦女在生育之後,即便沒有婆婆幫忙帶孩子,也不會被孩子完全約束在家庭裡,孩子出生後六個月,過了哺乳期,就能正常去上班了。孩子交到託兒所裡有人幫忙照顧,每天中午下班回來,晚上下班回來把孩子帶回家。
彼此還是有親密接觸時間的。
並不會說因此就變得陌生了啥。
要是沒有託兒所,又沒有婆婆幫忙照顧,或者說對婆婆不放心,至少得把孩子帶到五六歲,能上幼兒園乃至小學的年齡,當母親的才能勉強有所解放。
過程要是再生個二胎,三胎四胎。
那解放的日子就遙遙無期了。
可惜的是,二三十年後,特別是三四十年之後,類似的託兒所就開始飛速減少,到高芸生活的那個年代時,反正她已經沒聽說過了。即便可能有類似的機構,那也是商業機構,而且收費價格相當的昂貴,比上幼兒園啥的都要貴。
同時做家長的也不一定放心。
或許有些機構國企還有,但反正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應該享受不到了。
對於給自己安排的這個任務,高芸並不覺得為難,因為相比較於下地割麥子,這活已經算輕鬆了,只是需要多操心罷了。最重要的是還在襁褓裡的孩子並不需要高芸照顧,會由另外兩個,剛生產完,還在哺乳期的婦女一起照顧。
高芸只要看著些能跑,會說話的孩子就行,應該可能大概,沒啥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