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出名的美食界博主基本都做過這道菜,高芸平常學做菜,其實就是在跟著這些博主做,所以對這道菜當然也相當瞭解。
甚至於還親自嘗試做過。
最後她其實也沒覺得多好吃,鮮是鮮可,那鮮其實還不如他幾勺味精倒下去來的更鮮呢,可能他就是個粗人吧。
有句俗話怎麼說來著
山豬吃不來細糠。
此時高芸聽李象提及這道菜,還以為他在告訴自己,明天面試的題目呢。
“不是不是,我就是想說你對川菜怪精通的,連這麼複雜且金貴的川菜都知道怎麼做,甚至於還做過,那麼想來做點其他川菜應該是絕對不成問題的。
所以如果你想進我們廠辦食堂,最好就在川菜上下些功夫,我明天可以幫忙把張主任請到食堂,然後你做幾道川菜給他嘗。如果你能打動他的味蕾,讓他覺得很滿意,非你不可,必須要把你留下來的話,你就能留在我們食堂了。
以張主任的權力而言,給你在食堂安排個二廚的工作,一點問題沒有。”
李象雖然是二食堂主廚,但就以他的地位以及人脈而言,最多給高芸安排個打雜的活,想要直接當二廚基本沒希望,或者說有希望也得慢慢熬資歷,熬個五六年差不多才能有機會讓她當上。
在瞭解高芸現在日常寫稿子收入就很不錯的情況下,李象是真心不覺得對方會願意跟著他,去食堂做個打雜的。
因此只能以張主任作為突破口。
從他那給高芸弄個好點的工作。
而且能不能成,還得看高芸自己能不能打動張主任,他最多提供個機會。
這一點,他如今說的也很清楚。
“明白,那您是有什麼想法?”
高芸點頭表示明瞭的同時,順帶著又客氣問道,因為她覺得自己跟李象以前從來沒有見過,更沒有任何利益往來和關係牽扯。雖然對方不是直接給她一個工作,而是給她一個工作的機會,那也應該很難得,不大可能無緣無故,就單純是為了幫助陌生人,就這麼幹吧。
大機率應該是想從他這獲得什麼。
但高芸又不好說的太直白。
這才問他究竟有什麼想法。
而李象也聽明白了高芸的意思,稍微猶豫遲疑了半分鐘,才不好意思道:
“我也沒什麼惡意,就是覺得你會的各種菜系挺多,而且傳承的菜譜之類應該也不少,想學習學習,當然了,如果你沒能成功入職的話,那就算了,但如果你成功進了我們食堂,當上二廚。
能不能教我點不同菜系的菜餚。
也不用太多,一樣有兩三樣就可以了,我沒想偷師,主要想見識見識。”
如今這個年代,很多手藝依舊還是秉承傳統,比如說傳男不傳女,又比如說做師傅的留一手等等。別說如今這個年代了,就算是幾十年後,很多美食的秘方也是概不外傳的,比如不同的滷味有著不同的秘方,外人再怎麼模仿也很難完美模仿,能有七成像就算不錯了。
未來資訊流通速度快,同時也確實有些把自家傳承不當回事的樂意對外分享,導致有一部分真傳廉價的是一塌糊塗,隨便網上一搜,就能搜到一大堆。
但現在明顯不是未來,現在兩個不同縣的廚子之間交流起來都困難,更別說全天下的廚子交流了,可能一些一線大城市,各種派系的廚子都有,彼此能經常見識到,甚至於互相交流交流。但像他們這種偏遠地方的廚子,是真的就會做點本地菜,以及少數幾道外地菜。
有的甚至都不知道有八大菜系。
哪能知道太多菜餚的做法。
自己創新可沒那麼好創,食堂當中也沒那麼多東西,供他們去實驗創新。
後世很多流傳較廣的菜餚。
大多都是八十年代後創新出來的。
比如說酸菜魚,這道菜就是八十年代創造出來的,有說是起源於漁船,有說是起源於某某專門賣酸菜的副食店。
還有說是起源於知青下鄉。
知青們創造出來的。
但反正是八十年代往後的事了。
至於什麼小龍蝦,或牛蛙之類,那發明創造的時間就更晚了,特別是那些用油比較奢侈的菜,發明時間都很晚。
六七十年代的人沒那麼奢侈。
即便是八十年代的酸菜魚,最開始也沒有做完之後還要往上面淋那麼多油的操作,有的甚至於就沒那一道流程。
是越往後,用的油才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