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葫蘆谷(1 / 2)

小說:九轉龍巢變 作者:杜氏草堂

捨身崖下,一汪幽潭平靜如鏡,一大一小兩個身影站在池邊,望著這個虯龍村狩獵者寄於希望的保命底牌。龍蜂用神識仔細探索,最深處達50米,水底有水流動,神識沿著流動的水流探測,有一條暗河與水潭連通,暗河水不斷,不枯竭,水潭就常年保持充足水資源。捨身崖底谷呈葫蘆形狀,水潭剛好在葫蘆的大小兩個空間中央,面向出口的空間較小,有1平方公里左右,而葫蘆底部大空間有10平方公里方圓,兩個空間地勢平坦長滿雜草。葫蘆嘴有一個達10米寬的狹窄谷口,這真是一個天賜的居住駐地,虯龍村可把這裡發展成一個專屬產業基地,種植常青油菜樹,養靈蜂。同時在山谷巖壁開鑿石洞作為避難居住地,這裡也可留小部分人常年留守。龍蜂把自己的想法向雄爺爺一提。“好,這主意好,我以前怎麼沒想到?”現在虯龍村的力量提升了10倍,向外擴張,找新的生存居住點是一件大事。雄爺爺急著回虯龍村與大家商議。

“雄爺爺,你先回去吧!我再仔細探索一翻,看一看地下河道的走向,在葫蘆谷的大小空間內還能不能多建一些水潭?哪些崖壁適合建石洞居住地?……。”

妖獸森林的夜晚漆黑孤寂,龍蜂第一次一個人在外過夜,有新鮮,寂寞,好像整個世界就剩下自己一個人了,在未知空間的無窮歲月,心靈的煎熬,各種各樣的思緒浮現心中。拼搏,奮鬥,撕殺,守護,創造,毀滅,探索新的生命,未知的宇宙星空,如流星一樣在漆黑的夜空劃下閃亮的光痕。

清晨葫蘆谷起霧了,霧從潭中升騰而出,是乳白色的,那霧白得清澈,白得透明。微風吹拂,推著霧,一會兒移動,一會兒停滯,一會兒凝聚,一會兒散開。

隨著時間推移,霧漸漸濃了,乳白色的霧從山谷汩汩地湧出,緩緩地包裹捨身崖的山頂。與山谷外的薄霧連成一片,飄飄忽忽地披在捨身崖的身上。

縹緲的白霧動盪不定,忽而躥上這條山峰,忽而又從那條山峰飛奔而下,整個捨身崖被白霧裹得嚴嚴實實。旁邊只露出幾個山頂,就像大海中的孤島。

群山之間的晨霧,時而聚合,形成一片乳白色的霧海,時而散開,像一朵朵在空中成立開的霧花。

霧在微風的吹動下滾來滾去,像冰山雪峰,似蓬萊仙境,如海市蜃樓,使人覺得飄飄欲仙。

這一番觀境悟道,讓龍蜂寂寞空虛的心靈又溫暖起來,充滿了人世間的煙火氣,世人難尋仙緣谷,今有霧騰葫蘆谷。

“小蜂”當白霧快散盡時,虯龍村的支援隊終於趕到了。由龍憨帶隊領頭。總計百人左右,全是青壯年,力王5個,大力士10個,小力士50個,獵士30個。全是成雙成對的青壯年,小孩,老人留守虯龍村。

“這個是我們虯龍村開拓的第一個生存基地,這只是一個開始,在不久的將來,希望我們虯龍村的基地遍佈妖獸森林,今天的第一個工作,選擇石壁,開鑿居住石洞,這可是今後大家長期居住的地方,今天的工作量要把晚上居住的問題解決。……”作為族長,龍憨發表了一篇群情高漲的煽動演說,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家園靠我們自己建造。

“小蜂,建居位石洞的石壁選好了嗎?……”

“經過探查,這幾個地方建居住石洞,葫蘆底部大谷,這裡,這裡,這裡,這裡……。在葫蘆口山谷兩邊各建5個居住石洞,給守谷護衛居住,在葫蘆上部小谷這幾個地方建一些臨時石洞,方便虯龍村來往的流動人員居住。在小谷靠中間的這個位置可再挖一個直徑50米的水譚,三十米深就可以了。在底部大谷內這個位置可挖一個直徑100米,深三十米的水潭。挖出的沙石泥土可在葫蘆口修一個簡單的單拱城門口。……”在虯龍村搞建設很原始,這有可能是第一份施工圖。

施工人員,最低的都是達到3000斤力量的小力士,工作的效率可比地球的工程機械快多了,離地10米高的居住石洞在晚上就建好了,每家幾乎統一的一個100平米的大客廳,還配了4~5個小一點的居住石屋,裡面用的是平整的石床,上面輔上一層厚厚紮實的草墊。廚房,通氣孔,水缸,廁所,排廢水通道等都在龍蜂的要求下一一完成。廁所的高標準建設,是虯龍村新基地走上文明的第一步。剛開始龍蜂要求按標準建時,大家對這個東西還很陌生,懷疑,不知有什麼用處優點?但經過使用後,在後世被評為文明的第一大發明。

“偏了,偏了,快移草墊接住。”

“嘭,嘭,嘭…”

“差了3米”

在谷中水潭邊圍滿了人,四人一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