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村距離黃陽縣有三十里,東門而出往前五里在大榕樹的岔道往南爬兩座小山,再走上三里就到趙家村的村口了。
趙家在趙家村是大族,一百三十三戶人家中姓趙的就佔了七十五戶,住在村尾的趙北上頭就有三個哥哥分別是趙東、趙西、趙南,和他三個哥哥家人丁不旺相反,趙北家太會生娃了而且都能夠養活。
二十六歲趙大郎和王氏生了三個兒子,七歲的趙大牛、五歲的趙二牛、三歲的趙三牛。
二十四歲的趙二郎和姜氏生了四歲的趙春雅和趙臨秋。
二十二歲的趙三郎和杜氏生了三歲的趙大慶、一歲的趙小慶。
二十歲的趙四郎和高氏成親了一年還沒見有動靜,反正現在壓力挺大的。
十七歲的趙五郎正在說親,他比較挑剔,反正他不著急,別人乾著急也沒用。
除了趙大郎和未成婚的趙五郎還住在老宅裡,其他的都分出去住了避免兄弟妯娌之間的摩擦。
分住不分家,在服役的時候每一戶只抽一丁,父子兄弟可以輪著去,在村子裡都是這麼幹的。
人丁興旺就面臨著吃飯的窘迫,趙北有三十畝旱田,除了種麥子只能種一些豆類,三十畝一年的收成是三千麥子和二千斤大豆,刨去每一畝徵十五斤的賦稅,剩下的按照人口來分每個人每個月的糧食不會超過十二斤。
有人會說每個月十二斤的糧食吃不完,那是油水充足的現代,在古代趙家村太多的人一個月都吃不上一頓豬肉,別說一個月十二斤的糧食,是一個月一百二十斤的糧食都能夠吃得完!
在這種情況下,趙二郎就算是入贅姜家,他的老父母也只能點頭,連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去哪裡找一筆彩禮給兒子娶媳婦呢?
按照大業的法律,男子超過十八歲未娶,女子超過十六歲未嫁,那是要交一筆罰款的。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趙家村的土地少,只要你有本事可以到五里外的後山去打獵,據說那一座叫鳳凰山,山脈綿長三百里。
“五郎,聽說三郎去縣城了?”開口問的是驢蛋,這傢伙就是一個二溜子,最喜歡搬弄是非了。
“二哥來信說布坊端午節前生意忙,讓三哥去幫忙幾天。”趙五郎都不知道村裡的人這麼無聊,三哥才離開村子一天就有人八卦了。
苦叔不慣著驢蛋,斥了一句“整天在村子裡溜達,跟長嘴婦似的還是個男子漢嗎?”
驢蛋畏懼苦叔,訕訕的走了。
“富貴叔有驢蛋這樣的兒子,也是命苦哦。”趙五郎吐槽一句,隨即話題一轉“苦叔,我想進山去。”
“這幾天山裡不太平,只能夠在外圍走一走。”趙五郎的武藝是苦叔指點的,對他心裡有數。
“知道了,我估計二哥今天會回來,就在外圍走一圈,儘量在午後趕回來。”
趙五郎興沖沖的回家拿了弓箭,二哥在碼頭賣東西扛大包很辛苦了,還要幫三哥賣玩具。他想了想還是背上一個揹簍,萬一打不到野雞和山兔,挖一些鮮嫩的竹筍回去。
香菜炒竹筍,在村子裡的人都不喜歡吃竹筍,偏偏雙胞胎的小侄女和小侄子就喜歡吃這道菜。
老趙家的孫子多了就不稀罕了,孫女只有一個還是胖乎乎的招人喜歡的那一種。
午後
趙五郎風塵僕僕的回來了,今天運氣不錯抓到了一隻野雞,還挖了不少的竹筍。
一騾馬車“噠噠噠”的進入趙家村,趕車的是趙二郎,才兩天時間就把車趕得像模像樣。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在煮粽子,往年趙二郎回來都是過了端午節之後,誰知道今年他會提前回來,而且還是坐著自己的騾馬車回來。
此時趙家的人全部都聚集在老宅,他們聽到傳來的馬蹄聲只是心裡嘀咕一下是誰的親戚來了,下一秒傳來了趙五郎的聲音。
“爹,娘!二哥他們回來了!”
“二郎回來了?”
眾人走出院子,只見門口停著一輛騾馬車,一個粉嫩嫩胖嘟嘟穿著一身綠色襦裙的小姑娘從車上跳下來
,隨後從車裡走下一個粉妝玉琢的穿著藍色衣裳的小男孩。
“奶奶!”
“老頭子,你快出來看看誰回來了?”趙楊氏知道老頭子悶在房間裡掛念著龍鳳雙胞胎,這麼熱的天氣孩子又這麼小,想不到他們會一家子都回來了。
“爺爺,小春兒想你了!”小春雅大嗓門一吼,趙北飛一樣的從屋裡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