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UIU地點檔案:卡苾(1 / 5)

概覽

卡苾(caromati)是一顆類地行星,位於某一已崩潰的平行現實殘留的空間碎片中,該空間最大直徑約400萬公里,由一臺位於中心的巨型穩定器維持存在。卡苾圍繞穩定器公轉形成一個新的小型星系,同時穩定器的反應堆為其提供了熱量與光照。穩定器外觀為球形,直徑約1.5公里,能夠利用重力自行調整與行星的位置。卡苾公轉週期102天,直徑約千米,地表92%被海洋覆蓋,陸地由兩塊主大陸及若干島嶼組成。卡苾人生理特徵與人類高度相似,目前人口約1700萬,新陳代謝緩慢,平均壽命超過100年。使用語言類似古英語和葡萄牙語,以及一種只用於書面的圖形符號。

目前該空間內填充著大量氫氣、氦氣與水蒸汽,在穩定器的重力影響下氣體在外圍形成一個寬400萬公里的環形風暴區,使卡苾完全暴露在強氣流中。

該空間正以每年1.1萬公里的速度收縮,預計將在約300-400年後完全崩潰。

卡苾的發現來自一次與基金會的聯合救援行動,一臺基金會的斯克蘭頓現實穩定錨發生故障,與某位面交換了大量未知物質。對資料庫的逆向還原中發現了卡苾所處空間的座標。

卡苾基礎資料

直徑 千米

表面積 6.8億平方公里

質量 7.15x10^24kg

自轉週期 29h55min

公轉週期 102天

年齡 約23億年

表面平均溫度 零下150攝氏度

海洋佔比 91.78%

人口 1705萬

地心吸力 0.83G

衛星 無

地質與氣候

風暴環區是以中央穩定器為中心,順時針旋轉的大型氣旋,在穩定器的重力效應下被分割為內環和外環,內環半徑70萬公里,氣體密度較低,氣流相對溫和。剩下的部分統稱為外環,旋轉帶來的強大離心力使空間內84%的氣體集中在此區域,使平均風速達到最高每秒12馬赫以上。

卡苾的公轉軌道被風暴環區完全覆蓋,其中89%以上處於外環,強烈的風暴對卡苾生態造成了毀滅性破壞,使地表氣溫降至-150c,並滅絕了99%的物種。

值得一提的是,對卡苾地質勘探發現了其內部存在異常,卡苾的地殼相較於普通行星更薄,平均厚度僅4千米,此外卡苾內部為空心結構,中心存在一個龐大且穩定的未知能量源,直徑約35千米,被一層迴圈流動的薄膜包圍,同時每60秒會發射一種脈衝波,傳播速度為6000馬赫,範圍波及整個空間。目前未觀測到該脈衝波造成過任何影響。

uiu工程隊曾試圖打穿地殼進行研究,在鑽井深度超過100米時,該能量源發生湧動,並使所有裝置受到不可逆的損毀,uiu最終放棄了該計劃。

生態與產業

卡苾目前約有1500個物種,以真菌、藻類和小型齧齒動物為主。從地質層中發現的化石推測卡苾絕大部分的物種都因嚴寒而滅絕。

卡苾平原廣泛生長著一種被稱為“號角木”的喬木植物,平均高度超過70米,直徑約14米,通常數十或數百棵組成群落,由於土地貧瘠,其根鬚不得不穿透凍土層獲取養分,一個大型號角木群落的根鬚能夠延綿至少1平方公里,深度達到150米,是卡苾最大的生物群系。

號角木在“天啟”以前只是一種少量分佈在溫帶的植物,且最高不超過5米,在氣溫驟降後開始爆發式生長,一度作為卡苾人的主要燃料來源。

卡苾的城市通常會使用一種巨型穹頂來抵禦風暴和寒流,穹頂會覆蓋所有居住區及周邊地區,大小以城市的規模決定。穹頂主要由一種被稱為莧神纖維的白色織布構成,莧神纖維是號角木的副產物,纖維中有未知的熱量流動,能夠加熱任何透過其中的氣流與水分,使穹頂內的氣溫保持在0c左右。

歷史

北方聯邦

卡苾文明最早發源於3000年前的北方大陸,由於氣態行星“卡蕊”的影響,使卡苾一年中有40%的時間無法被陽光直射,年平均氣溫約-20c,大量來自海上的寒流被山脈群阻擋,使卡苾人得以建立最初的城市“卡斯卡迪亞城”。在隨後的2000年中,共建立了約200座規模不一的城市。

由於惡劣氣候使地表的資源嚴重匱乏,卡苾人不得不以化石燃料作為能量來源,礦石的進出口成為了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