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市擴增的訊息,在夏至之前終於得到確定!
因為是擴增互市交易的物資種類,對此武國當然沒有任何意見。
可以說,自互市開啟之後至今,各部落受益匪淺,不僅順利的熬到了春季牧草新生,更是讓各自生活水準提升了不止一個臺階。
春季不是收穫的季節,依舊要依靠去年的存糧,每年武國都有許多牧民因存糧不濟,而不得不將牛羊賤賣給那些商人,以維持生計。
但如今因為互市的持續存在,這樣的事情也已經很少發生了。
而身為武國之主的礱翰可汗,更是最大的受益者。
因此在武國所有人看來,這都是符合自身利益的,所以不需要過多的商討,以最初的互市條約為基礎,確定了這次的相關事宜。
有了最初的經驗,這次的商討也因此變得十分順利。
在將一切敲定之後,也將相關內容火速送往齊都!
而在齊國這邊,對此次商討的內容也沒有任何意見,幾乎是一路開綠燈透過了。
而與此同時,互市將開拓的訊息也不脛而走,各方勢力也用盡手段來打探訊息。
與第一次不同,如今人人都見識到了互市的火爆,以及互市能夠帶來的鉅額財富,因此此次的名額爭奪也必定會比先前要更激烈許多。
毫無意外,這次參與競爭的也不再只限於一直活躍在邊境的走私商人們,還會有更多的大勢力參與到其中來。
這畢竟是涉及兩國之間的交易,其體量之大,任誰也不能小視!
雖然這些沈南安都沒有再主動關注過,但是一來大伯隔三差五便會與自己提及相關的事項,其次便是偶爾與田羨林和秦嚳的聚會中,也經常聽他二人提起。
也從二人的口中得知到,如今他二人也不再似以往那般無事可做了,各家關於互市的事項,都有讓二人去負責。
雖然更多事情還是由各家的管事們主導,但田羨林和秦嚳也是非常有上進心的,也想透過這次機會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特別是對互市的瞭解越來越多之後,也更能體會到沈南安的能力,已經遠超他們。
這也更激起二人的好勝心理,所以這些日子除了不定期邀約沈南安之外,便也都一心放在自家的產業中去了。
而且每次邀約沈南安,也更多是向沈南安請教問題。
也或許是從各自父親口中聽到了關於對沈南安的評價,以及各項事實的驗證,也讓二人對沈南安是真心地佩服。
田羨林和秦嚳皆不是家中長子,暫時沒有入仕途的機會,或許還要等到未來新皇登基之後。
因此在此時接手家中部分產業來管理,也不失為一種鍛鍊能力的機會。
所以對二人的請教,沈南安也都會盡自己之能來幫助一二。
與此同時,南方也傳來了好訊息。
受命出京治理黃河河段的兩位皇子,皆傳回來好訊息。
或許真應了那句老話,‘瑞雪兆豐年’!
今年各地可謂是風調雨順,雨季時候各地的降水量都在安全線以內。
小部分地區爆發的洪澇災害,也因為提前的防治,避免了洪水決堤的情況發生。
終究是有驚無險了!
雨水充沛,也將預示著今年會有非常好的收成!
對此,齊皇也接連下令對兩位皇子進行了嘉獎。
特別要說的是,此次無論是大皇子還是二皇子,此次的表現都有可圈可點之處,綜合對比之下,可以說是旗鼓相當的水平了。
這可著實讓大皇子一脈的官員們大鬆了一口氣,甚至可以說是雀躍的!
在他們看來,這是大皇子用實力證明了,其能力並不輸二皇子!
也讓他們重新升起了希望。
而對二皇子一脈的官員們來說,這訊息算不好,但也算不得差。
此一局算是平局,但依舊優勢在我!
在二皇子一脈的大多官員看來,只要二皇子不犯錯,就是最大的成功。
當然,由於夏季可能會有大量的降水來襲,因此二位皇子依舊要在各地巡察,之後進入枯水季時,便又到了治理河段的又一關鍵階段,因此二位皇子短時間內,若無變故,是回不了京師了。
關於這件事,沈定武卻和沈南安這樣說過。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韜光養晦,才是取勝之道。”
不用大伯解釋,沈南安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