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拿金棕櫚獎,還真不好說,但肯定不會空手而歸的。
電影質量擺在這,再加上現在好萊塢電影越來越強勢,歐洲那邊的電影節,想要不被美國商業電影所影響,就必須得抓住中國這個龐大的觀影市場。
“一定能拿獎的!”
蔣琴琴握著小拳拳,信誓旦旦道:“我相信藝書哥一定可以的!”
“哈哈,那就借琴琴的吉言了。”
李藝書笑了笑,隨後問道:“媽,你們是不是後天就要走了?”
“是啊,後天就回去了,琴琴還要上課,在這待了也快兩個星期了。”
還在一家人聊天之際。
新聞聯播結束的當晚,燕京各大電影院,就被走上街頭想要一睹這部電影的觀眾給包圍了。
很多三四十歲的人,都帶著老婆跟孩子跑來看這部電影,只因為他們想看看《新聞聯播》中、誇的天花亂墜的影片到底有多麼的精彩,能夠連老外都讚不絕口,更是在短短十天內,就取得了1億美元的票房。
這可是1億美元啊!!在當下人均工資兩三百的時代,1億美元,是多少人遙不可及的夢!而且不光是燕京一地,全國各地的電影院,在《劍雨》晚上的場次,電影票幾乎都賣光了,甚至不少人逃票偷偷溜進電影院的放映廳。
一瞬間,全國絕大多數電影院幾乎都是爆滿狀態。
12月25號之後,第二天的26號,正好是週六日。
很多有的國企、事業單位的人,小情侶、年輕人,放假的大學生,高中生們,武俠小說愛好者,行內人士…紛紛拿著錢走進了電影院內。
想要看一看這部電影。
週六跟週日,連續兩天的時間,國內票房不減反增,兩日票房直接突破了3000萬,同時也打破了國內電影破億票房的紀錄,僅憑12天的時間,創造了1億票房的驚人成績。
週一上午。
到了工作日,《人泯日報》在報紙上刊登了《劍雨》12天破億的電影票房紀錄,不僅高度評價了李藝書這位冉冉升起的國內導演之星,更是對未來國內電影市場的極度看好。
只是李藝書看到這篇報道,對未來國內電影市場的評價後,也是微微搖了搖頭。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未來的電影市場是有多麼的萎靡了。
80年代每年平均票房22億元以上。
今年初的時候,國家電影總局對外匯報了去年1991年的成績,這一年內地電影總票房達到了24億,是過去幾十年的最高記錄,同時觀影人次更是高達144億人。
相當於全國老百姓,人均觀影10次。
這對於未來二十年後的人來說,資料有點太誇張了,但這是事實,一方面是現在很多地區下鄉放電影都是免費放映的。
其次的話,當下電視機還遠遠沒有普及,娛樂方式除了讀書就是看雜誌,或者是出門玩,學生和年輕人都樂意拿上幾塊錢,跟朋友一塊去電影院看電影,然後光聊電影的內容,就能侃大山半個月。
一個月看幾次電影,一年看十幾二十次,這是很正常的。
給你一個只能去電影院看電影跟看書的選擇,肯定絕大多數人都會在手頭上有錢的情況下去看電影。
但是李藝書知道,這樣的好市場,到了明年之後就沒有了。
1992年之後是國內電影市場的一個巨大分水嶺,連續幾年電影總票房下跌,觀影人次跌到慘不忍睹,1999年,年度總票房只有區區的8.1億總票房,觀影人次不足3億,而且當時票價還大幅度上漲了。
到了2003年,就更可憐了,電影觀眾人數僅有7230萬,基本上相當於1992年平均一天的水平。
造成這樣原因的,無外乎就是電影票上漲,物價上漲,人民的工資水平跟不上現在的消費,大家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十年時間,物價飛速上漲,有些地方工資連翻倍都沒有做到,電影票又需要好幾十,那麼貴自然是沒人去看了。
這天上午,送父母還有琴琴去機場後,李藝書也是開車前往了藝術電影公司,燕京辦事處。
沒錯,李藝書以辦事處的名義,買了兩進口車。
兩臺桑塔納。
這兩臺車都掛在了公司辦事處的名下。
一臺公司公用,一臺是他自己開。
不是買不起更好的車,而是這年頭國內治安還不是很好,儘管開一臺車本身就很張揚了,但李藝書受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