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她是故事裡的誰?”塗晚略帶急切的問,“是神明?”
“不。”
少女微笑起來:“她是那朵無根無形,無心無情的銀河之花。”
·
女孩坐在昏暗的牆角,埋頭苦畫。
從天亮到天黑,手指發抖也停不下來。
院長的兒子死了,院長和妻子也走了,留下的只有一句苦澀而失神的“對不起”。
然後她就從院裡過得還不錯遭人眼紅的小透明,變成了人人都能打一拳沙包。
開始是每天都莫名其妙被撞倒,被搶走筷子和碗,被弄溼被子和床單。
見新來的院長不聞不問,他們就愈發明目張膽,開始動手打人。
可葉十一不是會乖乖捱打的小孩。
用板凳狠狠砸破一顆腦袋後,那些人就不敢明目張膽打她了,只是暗地裡的小動作依舊不斷。
她長期穿著被劃破的衣服,揹著被畫得亂七八糟的書包,也經常吃不上飽飯——可只要別人不對她動手,她就好像對這一切都毫無感覺。
她的確毫無感覺。
不如說,她在困惑,她不懂為什麼院長一走,她的生活就好像失序了。
她更不懂為什麼新來的院長不教訓那些手賤的小畜牲。
她最不懂的,是自己為什麼對這一切都毫無感覺——沒有憎恨,沒有憤怒,也沒有傷心和失落。
《銀河之花》就是在這個時刻出現的。
一個清靜的晚上——她如今也只有在夜裡才會覺得安靜了——她蹲在院子破了個洞的滑梯底下,從那個洞裡看見了銀河。
然後畫面在腦海裡自然而然的浮現,她驅使那些奇奇怪怪的人,去做那些奇奇怪怪的事,再遇見奇奇怪怪的風景。
起初只是為了打發時間,順應本能。
後來,她開始為這種本能感到不悅,不快,甚至憤怒。
可她是一個絕不會屈從的人,所以越是心情不好,她就越是要找到能讓自己變得平靜的辦法——她的辦法就是,對抗本能,原本想怎麼畫,就偏不那麼畫。
於是薔薇遇到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奇怪的麻煩,她在這些麻煩裡變成了越來越好,越來越充滿勇氣和力量的……一朵花。
《銀河之花》出版後,曾在兒童文學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後來影響力越來越大,作者是個小女孩的事實更加讓所有人都驚歎不已。
所有人都在猜測,女孩一定是在一個幸福的充滿愛的家庭裡成長,才能畫出這樣一個浪漫又充滿想象力的故事來,可沒人知道,《銀河之花》只是一個孤兒院小孩,企圖在失序的生活裡找到內心的秩序才衍生出來的產物。
原本在她心裡,故事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是沒有代表意義的。
是後來有一次接受匿名採訪,有編輯對她提出這個問題——“您覺得故事中哪一個角色和您最像呢?”
那時孫院長已經回來了。
她也長大了,身邊有了個天天唸叨著的“我是你哥哥”的原初,還有一個明明比她大卻非給她當跟屁蟲的曲霧。
可當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她卻突然意識到,自己其實從來沒有改變過。
而當這個問題侵入腦海,她仔細思考片刻,才發現這個故事裡居然沒有一個角色有自己的影子——因為每一個角色似乎都是和她完全相反的人。
如果非要說的話……就是銀河之花了。
冷冰冰的,只在結尾出現一下,一個讓人遍尋不得,找到後也只能是失望的,空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