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重型斬馬刀,再搞一匹正宗的純血大西馬,騎著大西馬以幾十公里的衝刺速度一刀下去這誰頂得住啊?在這個時代能吃這也是一種本事,擁有這樣潛力的兵先否管有沒有戰鬥力,二百多斤的大體格披上鐵甲,光是在氣勢上就已經領先太多了。
當然了孫國主要的是經過長時間軍事訓練的西南大力士,不是二百多斤的肥宅,二百多的肥宅在這個時代就是單純的浪費糧食。
孫可望的兵在數量上雖然不如義軍,但在西南糧餉管夠,訓練有素,久經戰陣,裝備精良,而鄧耀他們的數萬義軍嘛,自然是一言難盡的。
在廣東各處海島、山區,餓的眼珠子都綠了的義軍,跟孫國主在西南養了十年體格的駕前軍根本就沒有可比性,駕前軍一打十都是保守估計了,要知道有時候所謂的數萬義軍連駐防的兩、三千綠營兵都打不過,和駕前精銳比起差的實在不是一星半點。
“下官拜見秦王。”在一眾國主的稱呼中,兩道不和諧的聲音傳來。
“大膽!”張虎見狀就欲呵斥,但是卻被孫可是抬手所止。
孫可望緩緩道:“孤乃國主,亦是朝廷所封的秦王,連總督,郭學士所稱也並無不妥。”
“國主所言甚是。”鄧耀等人連忙道。
孫可望的名聲不好,在兩廣人士中以狼子野心、飛揚跋扈、擅殺大臣而出名,這要是兩廣總督連城壁、大學士郭之奇觸怒了他,孫可望一怒之下要殺了二人,鄧耀他們也無力阻止啊。
第38章 兩廣豪傑
擊破石城的幾千綠營兵後,馮雙禮趁勝直下高州,尚可喜、耿繼茂不願意將自己的主力投入偏遠的高雷瓊廉四府與孫可望決戰,高州的清軍兵力嚴重不足,其結果不用多想,馮雙禮和張勝輕而易舉就攻下了高州。
高廉既下,被隔絕雷州和瓊州的清軍自然不敢自尋死路,面對兩廣義軍水師縱橫,孫可望兵威大盛的局勢,兩州的綠營兵輕車熟路的投了。
至此和當初李定國兵下廣東的局面一樣,半個多月的時間,高雷瓊廉四府平定,李定國是1654年二月出兵攻打,三月初三便抵達高州會見了各路義軍的首領,而孫國主是1657年十一月出兵,十一月下旬便能動身前往高州視察自己先開拓的四府之地了。
當然了能夠風捲殘雲像平定廣西一樣迅速的拿下廣東的偏遠四府,除了清軍駐守的綠營兵戰力拉胯,士氣低下外,還得益於廣東各支義軍的配合,畢竟駕前軍人生地不熟的沒有廣東地頭蛇的配合,也不可能這麼快就能拿下四府之地,開啟出海口,對此孫國主自然是要帶著大批賞賜前往高州,招呼各路義軍首領搞一搞慶功宴,收攏收攏人心的。
十二月初三日,孫國主帶著三千駕前軍護衛,大車小車的來到了高州城下。
“國主來了!”看著遠處的三千名精銳騎兵,剛剛在高州落腳的駕前軍興高采烈,連忙開啟了城門歡迎自己的國主進城。
城外駐紮的數萬義軍看著孫可望精銳的駕前軍騎兵一個個好奇不已,這三千騎兵衣甲鮮明,旌旗招展,一眼就能看出了頗具戰力。
孫國主看了一眼破破爛爛的兩廣義軍也是頗有感慨,嶺南乃忠義之鄉最不缺的就是立志抗清的各路英雄豪傑,前有嶺南三忠,後有永曆四將,無數兩廣豪傑為了民族大義流盡了英雄血。
陳邦彥、陳子壯、張家玉這三忠,虎賁將軍王興、凌海將軍陳奇策、驃騎將軍蕭國龍,靖氛將軍鄧耀這四將,他們的氣節令後人佩服,而在廣東沿海堅持到最後的義軍說出來可能會讓人不敢相信。
不是想象中兩廣義軍崩潰的1658年,也不是李來亨茅麓山自焚的1664年,甚至不是三藩之變平息的1681年,臺灣鄭氏降清的1683年。
1683年明鄭政權滅亡,堅持到這個時候的廣東義軍仍舊不屈服,永曆四將軍的餘部依舊在堅持抗清,在大勢之下楊彥迪、陳上川帶領的最後三千明軍不願降清,決定遠離故土前往安南,而他們的部將方雲龍、朱權不願意離開故土,繼續堅守在欽州的龍門島,直到1690年龍門島淪陷,方雲龍、朱權兩位將軍殉國,廣東沿海的最後一支明軍才被消滅。
而遠走海外的楊彥迪、陳上川被安南當局安排在南部邊境,1686年楊彥迪身死,陳上川統領全部南渡明軍被阮氏封為勝才侯,嘉定都督,當時嘉定是安南新奪取的荒涼之地,陳上川帶著明朝的遺老遺少們在這裡修建房屋、道路、港口、學校,屯田貿易,手把手的建起了一座繁華的城市。
1720年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