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功宴上,咱大清喜事喪辦,或者說喪事喜敗。
一群大臣在張燈結綵的皇宮中,為順治帝哭喪。
好好的慶功宴被孫可望這麼一攪和變成了順治帝的龍馭賓天。
“你們都說說咱大清該怎麼辦吧。”
皇宮內孝莊唉聲嘆氣,老淚縱橫道。
“回太后,小王還是那句話,咱大清不能撤,留在關內還有一絲生機,要是出關必死無疑!”嶽樂嘆氣道。
“你們都是這個意思?”孝莊環顧了周圍開口道。
“太后,咱們都這把老骨頭了,還能出關嗎?”索尼長嘆道。
“年輕人不懂事,他們在北京享了這麼多年的福哪裡知道白山黑水的苦啊。”
“況且咱們還有十萬新軍在,信郡王也北返了,咱大清還有一戰之力。”
“而且孫可望佔了江南也未必不是好事。”
“他鋒鋩太露,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吳三桂和鄭成功、李來亨未必不會生出心思了。”
“退守關外我大清不過是待死爾。”
“留在關內要是漢人內亂,我大清未必不能等來轉機!”
孝莊也是點了點頭。
她走出了這些核心人物所在房屋,來到了大殿之中。
而這裡跪滿了滿洲重臣,大多是新一代的滿洲貴族,沒有一個漢人。
“你們都說說吧。”
看著這些年輕的滿洲子弟她緩緩道。
這些滿洲少壯派聞言都跪在地上一言不發。
他們本就沒多少能力,在這個緊要關口更是連大氣都不敢喘。
“好,你們不說,我說。”
孝莊緩緩碎步,一字一句道:“漢人勢大,咱們打不過,也就是說打了是個死。”
她停頓了一下,掃視著這些滿清重臣,語氣頓時變得犀利起來。
“可不打,也是個死!”
“讓人打死總比讓人嚇死得好!”
“今兒個我把話說明白了,我滿人寧可戰死丟江山,也絕不能拱手送社稷!”
此言一出,人群頓時就騷動了起來。
孝莊繼續道:“來人,擬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漢人欺我太甚,竟至國之將亡。”
“與其苟且圖存,遺羞萬古,何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朕!今日莊嚴宣誓!”
“向漢人孫可望!開戰!”
“向漢人吳三桂!開戰!”
“向漢人鄭成功!開戰!”
“向漢人李定國!開戰!”
“向漢人李來亨!開戰!”
“向漢人張煌言!開戰!”
“對漢人洪承疇!開戰!”
“對漢人朱由榔!開戰!”
“欽此!”
剛死了兒子的孝莊以自己兒子的口吻下達了遺詔。
號召全天下的大清忠臣孝子為咱大清血戰到底。
當然了這道遺詔也得修改一下,以避免言辭太激烈了造成了不利影響。
特別是還沒正式造反的吳三桂和洪承疇宣告天下的時候可不能加進去。
咱大清都這樣了,得學會忍耐。
公元1659年八月十九日,順治帝駕崩。
孝莊以太皇太后的身份立五歲的孫子玄燁為帝,直接改今年為宣統元年。
宣統二字寄託了咱大清的美好願望,在天下將失的時候以此為年號正符合咱大清的傳統。
就在孫可望攻佔江南之際,雲貴的吳三桂,陝甘的鰲拜,荊襄的李來亨各有動作。
自從五月份得知多尼戰敗的訊息後,吳三桂就決定起兵反清。
只是在起兵之前他還打算迎回長子吳應熊,順帶領兵西進收攏西營殘兵和接回永曆。
自吳三桂西進後,透過各種方式不斷地向雲南各地的西營將領傳遞自己的意思。
平西王此番西進並非為了其他,而是為了迎回永曆反清復明爾。
這一路上不時有西營的殘兵敗將領兵來投,只不過祁三升等人仍舊在觀望。
他們既不願意和李定國合營以免落得個賀九儀的下場。
也怕中了吳三桂的詭計落得個剃髮降清的命運。
此時此刻各營遁入死地時日尚短,雖然處境艱難,但還未到營中完全斷糧,不得不降的地步,因此前來投奔的吳三桂兵馬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