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產力的發展與工作崗位之間的相容性矛盾,是一股長期問題。
在地球時期,就曾經發生過許許多多類似的情況:自動化裝置的大規模應用,導致的工人下崗,而那些賺了錢的資本家,又不會去把自己辛辛苦苦賺的錢,去供養下崗工人。
一個億萬富翁,如果讓他拿五百萬去做慈善,博取一個好名聲,這位富翁或許會同意。
但如果要讓這個富翁,每年賺取的利潤,大部分捐出來養窮人,他大機率會反對。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下崗工人怎麼養活自己呢?他們沒有足夠的技術去從事更加高階的行業,整個社會又沒有足夠的工作崗位,他們失去了經濟來源。
於是整個社會自然出現內需不足,產能過剩。
沒有了需求,商品價格直線下跌,資本家自然破產。
這就是經濟危機以及社會動亂的由來。
防止這種現象的週期性發生,曾經的地球文明嘗試著強行創造工作崗位,機器人很好,出錯率很低,但是工作崗位不能夠消失。無論科技怎麼發展,這個服務崗位上必須要有人,否則,這個店就別想開下去了。
這種方法被運用在低端服務業與勞動密集型產業上,像一輛無人駕駛的公交車,要搭配一個應急司機,一位售票員,說不定再加上一位保安,這就一下子創造了三個崗位,效果還算不錯。
這些職業不用什麼技能,隨便培訓一陣子就能夠上手,政府強制把的無業遊民安排掉,能夠許多麻煩事。
這就是地球文明的做法。
討論到這裡,馮艦長說道:“這種強制制定密集型勞動崗位的方法,能夠穩定社會,創造就業,但是……太爛了,真的!”
“各位,都什麼時代了啊!”
張遠心中一動,捋了捋自己的頭髮,這一番質疑倒是有點意思。
新人類文明的主體是計劃經濟模式,大多數的生產資料都是公有制的,不會產生所謂的經濟危機,政府部門也養的起的閒人。
可是10個億人口,哪怕1%的失業率,就是1000萬無業遊民,這個數字相當可怕!
人少了不夠用,人多了競爭壓力大,起來更加困難。這就是擺在眼前的現實。
“而且,不可能要求未來出生的8.5億人口,全部都去從事尖端科研工作,就算人類變聰明瞭,可是各門學科深入發展了這麼多,也變得更加困難了啊。我們的社會,依舊很難做到,全都是高階人口。”
另一方面,新人類文明最高階的崗位是有限的。
虛幻實驗室,這個最高階的實驗室,目前有5000餘研究人員。
如果人口膨脹6倍,難道要擴張到3萬嗎?
當然不需要,有很多研究,不是人越多越好。人多了反而壞事,得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按照張遠的估算,虛幻實驗室頂多膨脹到1萬人就足夠了,沒有必要再到。
有人覺得,“可以形成一個個新的虛幻實驗室,形成競爭關係。”
這個方案的確能夠創造不少高階崗位,但兩三個研究小組算得上是良性競爭,成立十個小組去研究同個大工程,完全就是浪費,而且管控監督起來也更加麻煩。
“所以人口膨脹後,能夠大幅度解決目前人口慌的問題,但必然會產生各種矛盾。這個問題又怎麼解決呢?”
緊接著,一名人口專家站起來發言,表示他們經過精心估算,8.8-10億人口是一個比較適合的文明狀態等等,各個崗位能夠充分競爭,但是不會過度競爭。
“我們的確沒辦法創造6倍之多的高階崗位,低端崗位又不需要,但膨脹的只不過是中層人口。橄欖球型的社會模型,是非常穩定的存在,沒什麼好擔心的。”
“如果長期的不充分競爭,也不是好事。人類是一種需要外力逼迫的生物,不充分競爭,很容易產生懈怠。這也是計劃經濟體制下,自由貿易貨幣體系一直沒有廢除的主要原因。”
但是,未來一兩千萬的低端人口怎麼解決,依舊是一個問題。
緊接著產生了各種辯論。
討論著討論著,一些專家為“安排店裡收銀的服務員,是否有利於新人類文明”這個問題爭吵了起來。
有人覺得“看店這種低技術含量的活,也比無所事事吃社會福利強”,還有人認為,如果真的出現這種現象,無疑是社會的倒退!
結果又有人說,目前社群裡的一些工作人員,性質其實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