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米到1米寬之間,粗壯異常,完全可以在兩根相鄰的,高度接近的樹杈間搭建樹屋,背靠樹幹,就是最穩定的鳥巢結構。
託尼表示木得問題。
建材就用這一帶常見的藤蔓,從地下催生,向上繞著兩根樹枝和樹幹打樁,然後打造一座5x5米的方形屋子,最後四面牆向內匯聚成尖頂,一起纏繞到上一層樹杈上去,堅韌結實。
雲漠簡單估算了下,選中的樹杈離地面約12米,樹屋挑空3.5米,房頂裡上方樹杈約3米,單根藤蔓至少需要18米長才夠得到。
為保證堅固,起碼要4厘米粗。
單面牆是5米寬,一共4面,再加上地板25平方米,扣掉單獨成型、後期安裝的門窗和煙囪,第一階段的框架結構大約需要542根。
催生“建材”需要全程控制粗細、觀察是否筆直,是否足夠結實,還要兼顧角度和方向,才能保證最終成品方正、不留空隙。
非常費精力。
為保證質量,現在的雲漠一次只能催生一根,然後就要休息大約10分鐘。
哪怕不算催生過程,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一天也只能催生144根,全程大約需要4天時間。
再扣掉睡覺時間,差不多需要6天。
但對蓋房子這件事本身來說,6天入住已經算神話。
現代社會多少爛尾樓啊!
雲漠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