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夏天根據天啟得來的資訊得知,這二簡字方案一直也沒人重視,一直到86年6月24日被證實廢止了。
有少數的字後來還有些人在用,比如說“餐”的二簡字“歺”,比如說“橘子”的“桔”!
又過了兩天,12月22日,冬至。
正所謂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誰家過年不吃頓餃子呢?!
家裡就算條件艱苦,也得飽一頓白菜餡的吧?
那攢了一年的細糧票,都換成富強麵粉,為的就是這少數的幾天。
夏天家包的是豬肉白菜餡的餃子,夏天吃了五十個。又端了一大碗給大春家送去。
大春家包的是酸菜豬肉餡餃子,春爸連忙招呼夏天:“快上炕。”——他家盤的炕,春爸的手藝。
“吃了沒?”
“剛吃過了。”
“那就再吃點。”
春爸對於夏天那是太瞭解了,肯定還能吃,不可能有吃不下的情況。
又給按著吃了10個酸菜餡的餃子。
至於那碗豬肉白菜餡的餃子,春爸春媽一人嚐了兩個,剩下都被大春吃了。
夏天家的餃子,豬肉含量更高。大春愛吃~
……
很快78年就到了。
1月1日,《兒童文學》發表了夏天的《狼來了》。
這個故事的原型是出自《伊索寓言》,夏天給本土化了一下。
ps:大春:撒謊最多隻能撒兩遍!
編輯特地在下邊寫了編輯語:別信大春兒小朋友的,撒謊一遍都不行!
看得出來,編輯們還是很尊重“驚鴻客老師”的,就算是擔心誤導小朋友,也寧願在下邊寫上編輯語,而不是刪掉或修改夏天的原作。
編輯們覺得,這畢竟是小朋友最直接的感受,可能代表了一部分小朋友的想法。自己這些人需要做的是正確引導,不是抹殺其他的想法。
這個時期,某種程度上來說,非常開明。
而更開明的也來了。
新年刊的《人民文學》,一上市便風靡全國。
這期封面文章叫《哥德巴赫猜想》,主人公是數學家,名叫陳景潤。
文章中藏著一代人的金句——數學的皇冠是數論,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陳景潤就是全世界離那顆明珠最近的人。
這篇文章的發表,在公眾中確立了知識分子的正面形象和科學的聲望。
畢竟之前的運動,實在是……打壓的太狠了。
這是另一種形式的春風。
除此之外,今天晚上七點,著名的節目《新聞聯播》開播了。電視和廣播都能聽到。
而主持人是隻聞其聲不見其人,聲音渾厚的男性。
就是那位“春天到了,又到了萬物交p的季節”的趙老師~
沒想到他多年以後因為某個電話錄音,而得了個諢號——緊爺。
……
進入新一年沒幾天,《人民日報》刊登了關於上個月高考的一些資訊。
去年的高考因為要降低難度,所以作文甚至佔分數的70%之多,命題作文——《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
《人民日報》在全國的高考生之中,特地評選了三篇最好的論文,將其刊登在報紙上發表出來。
很快高考分數也出來了!
燕京這裡,文科狀元竟然是位女同志,就是登報的三篇作文中的一位作者。
她語文差1分滿分!
到了16號,這天是臘八。後來人們都不太在意這一天了,不當做是節日,但現在還是挺當回事的。
家裡有點條件的,都熬點臘八粥喝。
燕京這邊有一套順口溜: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滿街走。
到了臘八了,多少算是有點過年的盼頭了。
入冬以來下了幾場雪,都是都不大,落地就沒了。
但是今天下的很大,晚上夏天舉著手電往窗外照,鵝毛大雪洋洋灑灑,地面上已經厚厚一層了。
第二天五點半醒了,起來洗漱,外邊是銀裝素裹。
如果把視角拉高,俯瞰整個燕京城,就能發現這座古老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