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兵家三將”為起始,大唐民間開始掀起了一陣有關武將的討論。
其中包括老將王忠嗣,夫蒙靈察。
這些曾經替大唐戍守過一方的將領,至死仍然無法被絕大多數人熟知。
隨著藩將的逐漸湧現,大唐朝中對任用藩將的態度產生微妙變化,最起碼不會再以蠻夷之資取以蔑稱。
……
開元三十六年,七月。
老將王忠嗣病逝。
朝廷籌備了許久,再度頒佈了一道命令。
“即日起,設文閣與武樓,將有功大唐社稷的文武臣子遷入文閣與武樓,留下人像與牌位,供後世的大唐子民與天子祭奉。”
一時間,許多前朝的武將被選入其中,民間同樣掀起了一陣熱潮。
由於常年對外用兵,近來大唐的賦稅有所調高,不過仍然尚在百姓的承擔之中。
開元帝每歲會派出官員,前往各道州巡查,考核吏治的清明與否,以確保朝廷的政令可以順利的實施。
這一年,杜子美夫婦被派到華州。
正逢華州大旱,一家人下了馬車,行走于田壟之間。
所過之處,田無遺粟,嗷嚎遍野。
幸有朝廷的賑災糧食補助及時,才讓百姓吊住了最後一口氣,沒有讓人間悲劇再度上演。
杜子美手牽著幼子,這是他與公孫靈的第三個孩子,喚作“牛兒”。
這也算是老杜家的慣例了。
其長子杜書文,小名“熊兒”,次子杜書武,小名“驥兒”。
長女杜金娘,小名“鳳兒”。
(還差400字,馬上補上!)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