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石吉一聲令下,後方的宋軍重新集結,聽候指示。
他的做法已表明了態度。
雖說一軍之將寄希望於旁人實屬不該,但石吉此刻當真是失了方寸。
一方面他想要率軍前往接應呼延贊,兩軍態勢敵眾我寡,若不加以援助,呼延贊父子定然危在旦夕。
同時,石吉親自見識過這七十二天門陣的兇險,倘若宋軍直入其中,定會造成不少傷亡。
明知是九死一生的險境,而且前路看不見希望。
石吉無法說服自己這樣白白犧牲手下的將士。
他只能寄希望於面前的女子,真的能如先前一般,將宋軍從這泥淖之中帶出。
默娘亦是沒有廢話,拔出法劍,向著各方陣的將士傳令。
她從陳摶那得到過不少兵家傳承,再加上近年成道,面對眼前的七十二天門陣,自是一眼看穿其執行之理。
七十二天門陣,本是天上神明應化而成。
四象大陣分立於四面,正中有一將臺,號玉皇大帝。
隨著遼軍的陣法驟然而動,遼軍北營大帥蕭良策與那呂道人亦是來到中座,以中樞操縱兵馬與大陣的執行。
再有周遭各陣,其中皆由遼軍北營的精銳將領以及軍中高手主陣,分別對應梨山老母、五斗星君、二十八宿等,每一人依次操縱著子陣。
這樣一來,呂道人只要透過對子陣下令,就能直接號令這偌大的七十二天門。
默娘看穿這陣法的實質,是以天道與星辰的執行為規律,順應天時地利,以發揮出卓然的奇效。
她心下同樣對策。
隨著默孃的發號施令,密雲城的大門轟然開啟。
骨碌碌!
上千戰車一齊咆哮,很快分至軍中各方陣,騎兵,步兵,弓兵三者依次排列,其中步兵抵於前,弓兵聚於步兵後,騎兵另外分成了四個機動的陣仗。
大宋從開國至今對騎兵一直重視,不僅甲冑的用料上乘,騎兵的武器同樣五花八門。
騎槍、馬刀、狼牙棒等等應有盡有!
城頭的方向,數架漆黑的床子弩一併被搬來,其射程超過千米,用於威懾的效果是再好不過。
……
遼軍陣中。
呼延贊父子五人不知不覺間已經陷入第二層天門陣中,身後計程車卒被快速變化的軍陣隔絕開來,再加上不時有士卒戰死,他們身邊計程車卒越來越少。
最初還能靠著鐵鞭殺出血路,可呼延贊畢竟是上了年紀,連番斬殺之下,漸漸有了頹勢。
正當遼軍要向前進攻,其四子宛如門神迎上,硬是將湧上來的遼軍打退。
這時,一柄灰濛濛的馬刀橫空而來。
刀芒呼嘯著狂風,宛如切割草芥一樣,絲絲縷縷劃至呼延贊近前。
呼延贊猛然抬頭,怒目圓睜,左手舞動鐵鞭斬下。
哐當!
清脆的聲音響起。
力大如呼延贊,其座下黑馬竟然往後退了一步,馬蹄揚起沙塵,讓呼延贊顯露出幾分狼狽之色。
“不愧是瘋漢呼延,佩服!”
胡刀落到到一人手裡,這聲音同樣是由他喊出。
西南面圍困的遼軍退去,一匹赤紅戰馬緩緩而來,來者披堅執銳,面目不可見,手執一柄胡刀,頗有種讓人聞風喪膽的意味。
呼延贊策馬朝前,兩眼微眯,鐵鞭舉起指著此人:“素聞遼國有有一異姓王,韓匡嗣,可是閣下?”
聞言,來者揭
韓匡嗣淡淡一笑:“韓某承大遼數代帝王的恩典,如今只是一把老骨頭。瘋漢呼延贊,若能將你斬下,韓某這一生當真可就圓滿了。”
說罷,他的胡刀一甩,又是數道精芒飈出。
呼延贊揮鞭格擋,很是輕易就攔下,但韓匡嗣趁著這間隙已來到他身前。
二人你來我往,金鐵轟鳴,分別代表著兩種兵器在當世的極限!
……
與此同時。
原本有條不紊的遼軍大陣,忽然傳來一陣驚天怒吼。
順著視線看去,有一支五百人規模,身披黑甲的壯漢力士策馬而來,手握一杆七尺長刀,兩面開刃。
力士座下的黑馬同樣四肢強健,每一下疾馳留下的馬蹄痕都比旁人要深,當五百匹精銳戰馬同時作響,其聲勢之浩大有如雷鳴之狀。
蕭良策與呂道人見此一幕,臉色微微變化。
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