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說打出的旗號,是推翻暴君,光復大秦。”
二錘子眉飛色舞地說道,表情很是得意。
果然,他的一番話,成功點燃了在場大夥們的情緒。
連綿不斷的討論聲響起。
“那…那是造反。”
“總歸是有苦衷,若不是日子挨不過,誰會選擇造反。”
“朝廷莫非…又要打仗了。”
聽到“打仗”二字,四下寂然。
倒不是怕犯了什麼忌諱,而是因為打仗需要錢糧,還需要徵發士卒。
元鼎初年,大漢兵丁盡出,傾國之力討伐匈奴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距今不過二十載光景,在場有不少人就親歷過,印象當然深刻。
那段時間,每家每戶勒緊腰子,日子艱難,毫不亞於秦末時期的動亂。
一方面要應對朝廷徵收的稅目,另一方面還得擔驚受怕,倘若大漢戰敗,那群茹毛飲血的匈奴野人將屠城防火,燒殺擄掠。
所幸,大漢勝利,這所有人談起戰爭,依舊會聞虎色變。
李常笑默默傾聽,手裡啃著半隻燒雞,心中卻思索。
倒不是與他記憶中的片段重合,那般久遠的事情,李常笑早都忘了大半。
而是這起義的時機,未免有些蹊蹺。
尤其是“光復大秦”,這就顯得尤為荒謬。
大漢建立至今,歷經五代帝王,已經經歷了六十九年。
李常笑算是少有的親歷者。
可即便是他,一定程度上也開始適應漢廷的存在。
六十九年,那是橫跨了四代人的征程。
百姓更迭,世事變遷,足以將大秦留在民間的印象磨滅。
哪怕是大秦皇室後裔治下的西北,百姓們只會記得唐侯,記得魯王,對大秦最多隻有模糊的概念。
至於光復大秦,分明是屁話。
李常笑掐指推測,一道玄妙的氣息充斥心間。
不一會兒,他的臉上浮現出瞭然的神色。
“果不其然,又是璋兒的後裔搞出的動靜。”
感慨之餘,李常笑也多了幾分身為旁觀者的淡然。
出於私心,他明知此舉或有惡果,卻打定注意不會去幹涉。
正如當初大秦傾覆,他沒有人前顯聖,改動大局那樣。
長生世間久矣,人間冷暖大都釋然,要說唯一留下的,僅僅只是“華夏”和“神州”的烙印。
非我族異類,其心必誅。
至於旁的,李常笑沒有摻和的想法,當亂世的流民,或是太平的野犬,全都只是一念之間,不失為人間歷練的一種。
收回心思,他又夾起一塊油渣,“咔嚓”咬碎,繼續聽二錘子顯擺。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