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秦少孚就這麼大喇喇的走在太尉秦天恩前面,後邊的官員都是臉色微變,傳聞中這個出身銅陵關的秦家神武將與秦家關係並不好,看來所言非虛啊。
不過秦天恩並沒有什麼不悅表現,一臉淡然,好像與他毫無關係一般。
進的大殿站好,文官武將各站一列。
這一次秦少孚倒是收斂了,不慌不忙的跟在皇甫長青身後,不與其他任何人站一起。
等候片刻,聽得宮人一聲宣喝,大寒朝皇帝陛下皇甫光明出現,龍行虎步,走到了龍椅上坐下。
“參加陛下!”
文武臣官躬身行大禮。
禮畢後,皇甫光明隨手一揮:“宣。”
隨即就有宮人上前,開啟聖旨宣讀:“北疆九鼎城之戰,定遠伯秦少孚指揮有功,破蠻夷圍城……”
一串話說下來,為九鼎城之戰概況,極盡表揚秦少孚破敵之功。
“封秦少孚為定遠侯,賞賜黃金三千兩,白銀五萬兩,賞……”
一番賞賜,又是讓人羨慕之數額。尤其是提升為定遠侯,更是讓人嫉妒。
等到聖旨宣讀完畢,秦少孚上前正要謝恩之時,突然從文官行列中走出一人,拜伏在地,口中大喊:“陛下,臣譚文淵有事啟奏。”
秦少孚頓時眉頭一皺,譚文淵,御史大臣之一,他也是知道的。這個位置上的人,只要在朝廷上開口,肯定就沒好事。毫無疑問,此人這時出來,肯定是針對自己。
皇甫光明看著他,面無表情,好一會才是開口道::“說!”
朝上的皇甫光明,與家宴上的皇甫光明完全不一樣。
家宴上,喜笑顏開,真如自家長輩,透過談笑引出想說的事情。
而朝上的皇甫光明,就是皇帝了,不驚不喜,不怒自威,讓人看不出他心中所想,但能讓人心生畏懼。
譚文淵三拜之後,再開口道:“九鼎城之戰,定遠伯斬敵首數萬,功勞極大,這不可否認。但臣也聞,此戰中,定遠伯以九鼎城士兵和百姓為誘餌,方建立此等大功。”
“武將該是保家衛國,守護百姓。士兵拋頭顱灑熱血,每有大事,便是以生命報之,該是國家厚待之人。”
“而定遠伯卻是為了建功,不惜濫殺無辜,屠戮百姓。縱然有功,但過卻更大。還請陛下收回封賞,再做懲罰。”
此言一出,整個大殿內一片死寂,無人出聲,一眾臣子目光不斷在秦天恩和秦少孚身上游離轉換。
譚文淵說是言官,監察之職,但他還有一個身份便是當朝太尉秦天恩的學生。
這份彈劾,與其說是譚文淵的意思,倒不如說是秦天恩的意思。
秦家的人內訌……不管會是什麼後果,但毫無疑問,這是當朝皇帝陛下願意看到的。
沒有人說話,作為被彈劾人的秦少孚也是。他很清楚這件事情會是什麼結果不是他能決定,也不是秦天恩能決定的。
真正做決定的人真坐在上面,他說賞就是賞,他說罰就是罰。
錢、官、權……這些對於某些人覺得很重要的東西,他並不看重。
倒不是他胸懷如何,而是因為無論是誰,見識張七魚,見識過姜巖,還與他們生活了一段時間後,都會不在乎這些東西。
若將自己當做真正的武者,追求仙道才是最正確的目標。
如果自己能成為當世仙人,別說一個皇帝陛下,便是將大寒朝乃至整個東荒翻過來,也不是什麼事。
很可惜,皇甫光明不想讓他抽身世外,一臉不喜不怒,開口道:“定遠伯,你可有說法?”
秦少孚上前行過大禮,微微一笑:“臣首先要說明的是,九鼎城之戰,我手中兵馬不過一萬,城中百姓在開戰前就讓他們自行離去,最後留下的應該也不過一萬之數。”
“到最後戰爭結束,九鼎城中士兵加百姓,還剩下了八千之數。也就是說,共計死亡一萬二千人。而當時攻城的敵人就有超過十五萬,還有十五萬左右在後邊等著,隨時替換。”
再看向秦天恩及其身後的一干武將們大聲道:“我不是看不起諸多將軍長輩,只是想在這問一句,這場戰爭,若換成是你們,誰敢說最後活下來的人會比八千多?”
一干武將無言,兩萬對三十萬,還多是新兵,這場戰爭能贏已經是奇蹟。
秦天恩則是不緊不慢說道:“當時城中還有多少人,這個目前還沒有準確數字。二萬破三十萬,雖然的確難以置信,但也的確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