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吧,你們認為儒家未來道路在哪裡?”
“師叔,我的理念您清楚,我認為忠於大秦是我們儒家未來的道路。”伏念說道,“因為只有天下一統,才能真正消除各國亂戰。”
“大師兄說的不錯。”顏路點頭。
張良也是開口,“若是以往,對大秦,子房心存疑慮,但在見到武王嬴霄和公子扶蘇之後,子房認為大秦終會大定。”
“武王嬴霄,會成為繼始皇帝之後的第一人,他和始皇帝,會是大秦最堅固的兩根擎天之柱。”
“一根擎天之柱,不會穩。”
“兩根,便會很穩。”
“而公子扶蘇,是在成長中的第三根擎天之柱,也終會在始皇帝武王嬴霄的庇護下徹底成長。”
“所以三根,便徹底穩了。”
“而且,李斯之後的蕭何,他會是大秦第二位商鞅,如果有機會,子房願和他蕭何一道,成為第二位商鞅之一。”
“沒有想到,你們三個今日理念會出奇的一致,不過,看看這個。”荀況說道,拿出了道儒師約。
三人看完之後,異口同聲,“這便是孔祖窮盡一生也想要拿回來的道儒師約麼?”
“不錯,道儒師約。”荀況說道,“但不是天宗送來的,而是人宗送來的,一邊是孔祖之願,一邊是儒家目前看起來正確的選擇,即使是老夫,一時之間也無法抉擇。”
“師叔,君仁師祖不是來過,他老人家...”伏念拱手問道。
“只有一句話,我們自行決定...”荀況道。
隨後,四人陷入了沉默。
儒家確實講究先忠後孝,但如今的情況是,他們還沒有真正忠於大秦,所以大秦和孔子之間,並不存在先忠後孝。
“荀夫子,晚輩扶蘇,特來拜師。”就在這時候,扶蘇的聲音在門外響起,“天下初定,百廢待興,天下百姓更苦於戰亂久矣,需仁政而救,然父皇和王叔皆有重任,扶蘇不願再看百姓受苦,自領此任。”
“然扶蘇才疏學淺,時至今日不明何為真正仁政,今特來拜請荀夫子,願荀夫子看在天下百姓之厚面,為扶蘇之師,賜教扶蘇。”
“師叔祖,弟子又如何看不透,只是儒家所面臨的恐怕會是一場血腥,萬千儒道弟子,弟子惶恐啊。”荀況說道。
“若不面對,註定會是一場血腥,面對,才有一線生機。”君仁說道,“我們儒家,當世兩大顯學,世人皆知我們可以左右天下人心,但卻不知我們卻無法左右我們自己的命運。”
“不過,這便是我們儒家之念,仁義之道,先他人流血而流血。”
“春秋史書,歲月宗卷,哪一不是用鮮血書寫的。”
“弟子明白...”荀況微語。
“一切便交給你了,無論你和伏念他們怎樣決定,都代表著我們儒家,而我們這些老不死的,始終是你的後盾。”君仁道。
“是,師叔祖...”
......
君仁剛剛離開,伏念便帶著曉夢來了。
荀況親自出門迎接。
“曉夢師妹。”
“荀況,看你這樣子,內傷應該已經痊癒了,而你儒家,終究是大秦之臣,若是被武王和扶蘇知道,不敬之罪是有的吧。”曉夢微微而語。
“君仁師叔祖來過。”荀況微語。
“哦,君仁老頭子,這桑海,這小聖賢莊越來越有意思了。”聽見君仁,曉夢微微一驚。
伏念則是連忙行禮。
“曉夢師妹,裡面請吧。”荀況伸手示意道。
“不用了,來此只問一件事,而你也知道是什麼事,告訴我答案吧。”曉夢說道,“既然君仁老頭子來過,想必你該做出決定了。”
“當然,此問不僅是我在問,是整個天宗在問。”
“曉夢師妹號稱迄今為止天賦第一人,又是天宗最年輕的掌門,自然可代表整個天宗。”荀況說道。
“所以荀況不敢有所隱瞞。”
“此刻確實還沒有答案。”
“但放心,荀況會給天宗一個滿意的答覆。”
“三日之後如何?”
“好,便等三日。”曉夢點頭,隨即離開了這裡。
“伏念,把顏路和子房都叫來,儒家如今所面臨的,乃生死存亡,你們該知。”曉夢離開後,荀況對伏念說道。
“師叔,弟子明白...”
小聖賢莊客殿之內,曉夢說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