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裝甲很貴,星際戰機更貴。
但一分錢一分貨,蘇文再怎麼心疼,依然咬咬牙決定上馬。
不過,不是現在造。
畢竟前面還有一大堆無人機在排隊呢。
見識過星際戰機的成本和效能之後,蘇文還是很理智地將無人機作為目前的軍團主力。
前者一是成本高,二是在他目前這種以地面戰鬥為主的需求裡,確實不適合大規模列裝作為主力。
蘇文如今選擇的主力兵種,是更靈活多面的‘殺人蜂’。
他排了一個聯隊,也就是72架‘殺人蜂’的生產訂單。
此外還排了一箇中隊的‘聖甲蟲’。
再算上已經不再生產,但依然服役的前一型號。
他現在的軍團,就是72架‘殺人蜂’、然後‘爬蟲’、‘工蜂’、‘聖甲蟲’各24架。
總數差不多一百五十架,也算兵強馬壯了。
這些生產任務,基本榨乾了他的工業材料儲備。
並且由於他只有一臺萬能工廠,而不少型號無人機,尤其是陸地單位的兩種,體積巨大。
即使萬能工廠開足馬力,也要運轉至少三十個小時,才能完成所有任務。
‘漫步者’機甲的材料已經湊齊,正在排隊等候。
至於星際戰機...
按蘇文算過的總賬,如果在剩下的一百萬裡,拿出部分購買月壤。
他大概可以造出兩架,剛好一個雙機編隊。
直接搞兩架‘匕首’。
說來慚愧,蘇某人向來是鉅艦大炮主義者,就喜歡大炸比。
口徑即是正義,當量即是真理!
而‘匕首’這玩意兒,是太空戰鬥中的專職轟炸機,而且還是‘一發入魂’性質的、只帶一發炸彈的轟炸機。
阿特洛波斯太空魚雷的威力相當強大,當量堪比小型戰役戰術核彈,比如說‘蛙-7’這樣的。
五千噸TNT當量的爆炸威力,專門用來摧毀星艦裝甲。
並且...
‘阿特洛波斯’是有核彈頭型號的。
而作為能發射‘阿特洛波斯’太空魚雷的載機,‘匕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和‘北美野人’一樣的、擁有投擲核彈能力的核航彈載機。
簡直就是長在了蘇文的性癖上。
哪怕他手頭缺核材料,也沒理由不搞兩架來玩一玩。
倒是這玩意威力太大,成本太高,只適合用於某些配得上它身份的對手。
比如說領主級異獸。
拿堪比戰術核彈的玩意兒去砸普通一級怪,蘇文自己都心疼得慌。
但剛好,T2級重型火力藍圖包裡,就有適合與其進行高低搭配的裝備:
——‘重錘’自行火炮!
——‘鋼雨’多管火箭炮!
前者口徑240毫米,射程超過五十公里,使用高爆榴彈,裝藥量超過八十公斤,殺傷半徑都得超過三百米;
後者發射330毫米火箭彈,戰鬥部為‘天花’集束炸彈。
‘天花’有鋁熱燃燒集束彈、反裝甲末敏集束彈、反工事誘爆集束彈等多種改型。
標配的反人員集束彈一次起爆可在半空中播撒超過七千兩百顆預製破片子炸彈,相當於七千兩百顆M61手榴彈、在兩個足球場那麼大的空間裡,撒佈並起爆。
是實打實的‘方格毀滅者’。
兩種重型火力,同樣是無人化操作。
智械軍團的恐怖之處,就在這裡。
所有由萬能工廠製造的產物,藍圖之中本身就已經整合了智腦。
每一個搭載智腦的單位,既是資訊處理者,也是資訊提供者。
既是終端,同時也是基站。
無數個智械單位散佈在戰場上,就彷彿在無形中搭建起了一張龐大的資訊網路,戰場上每一個單位所收集到的資訊,都向整個內網完全共享。
只要前方的‘殺人蜂’和‘聖甲蟲’能夠觀測到目標,後方的‘重錘’、‘鋼雨’,就能輕易透過資料鏈獲悉目標準確位置,立刻對其發起視距外的火力打擊。
一支高度資訊化,完全自動化的軍隊,不懼傷亡,士氣鎖死,哪怕被打到只剩一臺無人機,也能血戰到底。
即使全軍覆沒也無所謂,只要回收殘骸進行再利用,分分鐘又能重新噴出新的戰鬥單位來。
這是遠比喪屍潮和骷髏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