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有一種從天而降的蘑菇(1 / 2)

蘑菇...是個好東西啊!

長在地上的蘑菇,吃了沒逝。

頂多一人躺闆闆,全村等開席。

從天上掉下來的蘑菇,那就問題大了。

大半個廣島的人,都得一塊躺闆闆。

核彈的製造,難就難在原材料。

當然,這裡說的原材料並非一般的鈾。

鈾有貧鈾與濃縮鈾之分。

貧鈾就是鈾238,不適合參與裂變反應的鈾同位素。

貧鈾在坦克裝甲、和穿甲彈等方面,有著大量的應用。

可見這東西其實並不算稀缺。

真正稀缺的是鈾235。

它在天然鈾礦中的佔比率,不到百分之零點七。

如何從佔比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鈾-238之中,提取出可用同位素鈾-235,這才是核武器製造的關鍵難點。

兩種鈾同位素幾乎一模一樣,彼此之間的差距,只有那不到百分之一的原子質量區別。

製取濃縮鈾的核心難題,就是如何利用這微不足道的質量差距,將它們二者分離開來。

當初曼哈頓計劃,米帝可是花了足足二十五億刀的資金。

光是採用電磁分離法的專案組,為了修建磁場線圈,就用掉了從美國財政部庫房裡提取的一萬四千多噸白銀。

而這只是四種提取法的其中一個。

四個方法同時上馬,加上配套的人力物力,才噴掉了足足二十五億刀。

要知道那可是四十年代、依舊處於金本位時代的二十五億刀。

按現在美聯儲的放水率來計算,說等同於現在的兩萬五千億刀都不誇張。

蘇文想想都有些麻爪。

這種活計,玩的就是一個國力。

要麼跟老美一樣,捨得拿成千上萬的真金白銀往裡砸,造數萬臺離心機;

要麼跟老中一樣,能發動數百萬的人力,靠錘敲磨碾、‘手打鈾黃餅’來完成初步提純;

否則想都不用想。

不過...

還有一個前提,是技術沒有發生迭代。

有跨時代的技術,這都不是問題。

大災變前的核燃料提取技術,已經非常先進了,人力物力的消耗,遠沒有冷戰時期那麼誇張。

但在奈米鍛爐面前,那就又不夠看了。

“以我們現有的技術和裝置,”

“製造一枚十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大致需要多少濃縮鈾?”

蘇文問道。

【至少五千克。】

系統的電子音平緩說道。

“五千克...”

提煉一公斤武器級濃縮鈾,大致需要兩百噸鈾礦石。

蘇文有點牙酸。

他可沒有鈾礦石。

華國的鈾礦可是遠在大西北,要麼就得去小太陽家裡找,都是他遙不可及的存在。

只能靠濾海水。

的確,靠海水過濾,可以獲取鈾。

海水不僅含鈾,還含氚、氘呢。

問題是就那稀得要命的富集度,想提取它們,都是耗時久、規模大的超級工程。

別的不說,光是處理水的提取工廠,日吞吐量若是少於百萬立方,每天收穫的鈾,估計都裝不滿一個水杯。

“這是長期工程啊!”

蘇文一臉糾結。

不僅長期,投入還大得很呢。

要不然也不至於,大災變前就那幾個國家擁有核武器。

他要是在海邊部署一座潮汐篩網,半年時間能攢出滿足一顆核彈的濃縮鈾來,就算不錯了。

當年小太陽哪怕有鈾礦,都還憋了幾十年呢。

如果提取氚氘的話,其實也一樣。

製取重水,要頻繁進行電解,大規模電解水,同樣需要大量耗電。

【這也是本機建議宿主直接一步到位選擇氦三聚變的原因,相比海水製取鈾氚氘,提煉月壤製取氦三的難度遠要低得多,工作量也沒有那麼大。】

【無論是用於發電,還是武器用途,氦三聚變都比傳統重核裂變更有優勢。】

系統說道。

“我知道了...不過,還是要把這個專案搞起來的。短時間沒成效也無所謂,我可以等。”

蘇文有些遺憾地點了點頭。

短時間拿不出完整投資,也捨不得放棄,那就只好等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