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市高牆的升降梯,非常大。
說是升降梯,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可升降平臺,屬於高牆本身的一部分。
基地市的高牆,是大災變後時代,人類社會最恢弘的巨型工程。
代號‘長城計劃’。
它代表著,大災變後、尚未進入淪陷時代的時間裡,華國重工業的巔峰水平。
是過去那個和平安康的舊時代,最後的一抹餘暉。
高牆本身,由一根根正六邊形巨柱組成。
巨柱內部的複合鋼骨架,是類似於富勒烯碳奈米管的立體六邊形結構。
內、中、外三層複合裝甲中,鋼筋網格填充高標號混凝土。
最外層更有鈦鎢瓷金裝甲,用以抵抗領主級異獸的襲擊。
數十上百根這樣的巨柱,前後兩排形成了防衛每一座基地市的巨牆。
三年前,遭遇大災變的第一時間。
華國就在組織抵抗的同時,啟動了兩項末日工程。
‘長城計劃’的高牆,為基地市主體;
‘萌芽計劃’針對各大城市都配備的人防工程,進行拓寬加深。
旨在構造位於基地市底下的地下城,進一步拓寬高牆內的可居住空間。
同時也是提供末日掩體,做最壞準備。
這兩項末日工程。
在洶湧魔潮、異族軍隊、領主異獸的衝擊下。
為華國守住了最後的國土。
贏得了在大災變後淪陷時代裡的喘息機會。
不得不說。
一個傳承五千年的民族裡,具備遠視目光的真正智者,從來都少不到哪裡去。
比如說這看似是處於龜縮被動防禦的高牆。
實則留有極大的設計餘量。
每一根巨柱都可整體沉降,直至完全與地面齊平。
進,可在大災變過去、希望到來的年代,
撤去高牆,抹除對城市交通和建設的限制,迎來重新繁榮。
退,也可在巨柱沉降後,
配合基地市的加固地表,形成完整的防禦系統。
對抗異族可能進行的鑽地攻勢,讓被封鎖的地下城保留最後的火種。
雖然這兩項可能性,無論實現哪一項,估計都是很久之後了。
但巨柱沉降的功能,倒是幾乎天天都在用。
..
蘇文等人,搭乘南面城牆外層的一根巨柱,開始下降。
柱頂巨大的平臺,容納了二十二支隊伍,總共三百多名職業者。
這麼多隊伍,基本上各自都帶著各自的任務。
肯定不可能全是一夥。
因此到了牆外之後,指定也要散開各自行動。
包括關興雲等人的‘鐵拳’小隊,也有自己的計劃。
“禾源鎮在江北基地市東南方向大約六十公里處,我們的目標就在那裡,”
“計劃是下午兩點以前抵達禾源鎮,並開始對目標設施的搜尋工作,”
“儘量在五點以前開始返程。”
“如果遇到突發狀況,實在趕不回來的話,我們的車上也有三天份物資的餘量。”
升降平臺落地,各隊伍魚貫而出。
兩輛‘泰山577’型越野卡車,一前一後相繼駛出。
前方的卡車車廂裡,關興雲對眾人宣佈著計劃。
主要是對蘇文。
其他人,之前基本也都聽過個大概了。
蘇文聽完,也自無不可地點了點頭。
“都可以,我沒什麼意見。”
反正只要出城,去哪裡都一樣。
他出來的目的,也不是單純為了那一次兩次的搜刮。
而是要找機會,放出無人機群。
在【計算技術】領域的科技線平均到達T3之後,蘇文對智械軍團的遠端掌控力又上了一個臺階。
就像現在的無名島基地。
哪怕隔著秘境傳送門,相當於兩個位面的差距,他也一樣可以遠端操控。
這一次出城的目的,也差不多:
——在無名島,蘇文拍了一個分礦;
——在高牆外,他也打算拍一個分礦。
前者提供的是原材料資源,種類豐富,足以涵蓋他目前所需的絕大部分原材料。
後者嘛...
與秘境中,相當於一整個無人星球的豐富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