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艇路過的海域,是無名島的近海。
水下是平緩的大陸架,因此並不深。
頂多百來米出頭的深度。
晌午頭的太陽正好,萬道陽光如同利劍一般直插深海。
在極度清澈的海水作用下,堪稱一鏡到底。
於是...
當可見度如此之高的時候。
海底下恢弘的人造工程,就展現在了眾人眼前:
——那是無數一明一滅,閃爍不停的‘繁星’。
那是...
無名島原材料基地的支柱。
‘水熊蟲’海底採礦系統。
別看這科技僅僅是T2水平。
在海底採礦這方面來說,它的效率已經是數一數二。
比它更高階的礦業科技。
不是行星巨構,就是更誇張的星際巨構。
比如【地核鑽井】;
比如【行星裂解器】。
未知文明由機械智慧生命體組成,它們不是有機生物。
換句話來說,它們的生存,並不依賴陽光、空氣、水和食物。
對這些機械生命體而言,它們的生存環境不需要依賴生物圈。
更不用談環境保護。
因此整個礦業科技線,都突出一個力大磚飛。
好比再往上的T4、甚至T5級科技。
動不動就是直接鑽透地殼、抽乾地幔;
又或者像敲碎大塊礦石一樣、炸碎行星,
然後慢慢從粉碎後的小行星帶裡,挑揀自己需要的礦物。
話說這些科技可都是個頂個的兇殘。
看得蘇文一愣一愣的。
相比之下。
‘水熊蟲’系統,已經是礦業科技線上,環境破壞非常小的了。
饒是如此,它們也有著自己的獨門秘技。
並且給了戰情室裡的華國眾人,一點小小的外星震撼...
——自我複製。
這就是‘水熊蟲’系統最逆天的功能。
與其他在設計時‘做加法’的採礦裝置不一樣。
‘水熊蟲’系統被創造之初,就是秉承著‘以最少的成本、最短的工序、幹盡可能多的事’,這樣的簡潔高效思想。
‘水熊蟲’子機的材料極度低耗。
不需要什麼聚變堆,也不需要什麼電吹風。
一半的星際合金,一半的奈米複合材料,以及少量金屬氫和石墨烯。
隨便一臺T2級VPC組裝機就能隨意大量生產。
在無人機蜂房裡就已經整合了VPC組裝機的情況下。
每一次子機往回運輸礦物,蜂房都能直接就地生產新的子機。
最開始只有區區一百臺不到的子機。
時至今日,已經成千上萬。
整個海底,隨處可見它們的航標燈。
如同閃爍的藍色星星組成的銀河一般,川流不息。
銀河流轉之間。
‘亂石海岸’裡富饒的海底淺層礦床,
如同被慢慢掰碎的曲奇餅一般,寸寸崩潰。
一隻子機的掘進效率,或許還比不了一臺五十噸級的挖機。
可數千臺子機源源不斷的運轉之下。
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數以萬計的土方採掘量。
滿載而歸的子機,重新如銀河一般湧向‘蜂房’。
在已經擴增了好幾十倍的卸料管道上,交付貨物。
川流不息的機群,在這個位置,聚得尤為緊密。
放眼望去,就彷彿銀河系的中心。
藍色的星旋,耀眼奪目。
讓看見這一幕的所有人,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我沒看錯吧?”
“這是水下?”
“水下,大概一百米的水深...”
“沒到深海高壓採礦的範圍,但淺海能把規模搞得這麼大,也很驚人了。”
專家學者們,議論紛紛。
臉上表情都是神色各異。
實際上他們已經說得很含蓄了。
這規模都不止是驚人而已了,是駭人!
“這麼大規模的海底採礦系統...而且,這是用的無人機吧?這...”
“無人機就無人機,你說什麼髒話呢。”
“誰說髒話了?我看是你們文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