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
蘇文的推理,是正確的。
巨型機械球的具體用途和定位,暫時不明。
但它的確是防禦系統的主控核心。
和蘇文藉助智腦主網,操控所有智械一樣。
巨球本身,同樣在某個雲網路的支援下,與防禦系統內的機器人共聯。
為場上所有友方單位,包括它自己,提供算力支援。
【這個巨型機械體,本身可能就是一臺體積大到堪比巡洋艦的超級計算機。
只不過在計算機的基礎上,附加了裝甲、武器組、以及一大堆保衛它計程車兵。
至於為什麼,它有武器組,有裝甲,有護盾,卻沒有動力系統...比較合理的猜測是,它還是試製產品,並沒有真正完工。】
系統推測道。
一人一機,同時注視著即將結束的戰鬥。
此時的四足防禦機器人大軍,幾乎已經被殺乾淨了。
滿地都是被高速質量彈擊穿核心區、癱瘓停機、躺在地上冒煙的殘骸。
只剩下還有不到一千具活口,正拱衛在巨球周圍,做最後的抵抗。
當然,這些傢伙距離被摧毀,也就是個時間問題而已了。
不足為慮。
“這東西如果完工的話...說不定會是艘指揮艦。”
局勢一面倒,蘇文也輕鬆得很。
摸著下巴,默默思考著。
堅不可摧的裝甲,堅不可摧的護盾。
還有雖然用起來麻煩、但威力的確很牛逼的內建主炮。
倘若給它配上了動力系統,真就是指揮艦的標準模板。
配上一堆護衛艦、驅逐艦,或是巡洋艦、主力艦,編組為艦隊。
它就是能提供大量資料支援、還能保證‘永不被擊毀’的完美旗艦;
而假如說,配上的是十幾二十艘登陸艦。
登陸艦裡再塞滿機甲,或是其他可以遠端遙控的載具。
這玩意放到近地軌道上,就是一臺讓人無從下手的登陸戰指揮中心。
海戰陸戰,遠端支援,幹啥啥都行。
前提是...
得先給它配上足夠多的炮灰。
或者說,‘能夠接入雲端計算網路的下級子單位’。
“但凡換個場合,咱們還真別想拿下它。”
蘇文在腦海裡過了一遍模擬戰,都忍不住搖了搖頭:
“靠自身算力提供資料優勢,又能靠雲網路獲得子單位的算力支援,還能透過某種技術,將算力轉化為‘空想介質裝甲’和‘空想介質護盾’的防禦強度...嘖嘖嘖,這特麼就是個完美的烏龜殼啊!”
“不說多了,但凡給它邊上堆滿外面那種巨型陸戰機甲,咱們這會兒估計就得丟盔棄甲、逃回藍星去了。”
雖然機緣巧合之下,拿下了這個鬼東西。
但蘇文向來居安思危,能夠換位思考。
不會因為這次勝利,就狂妄到認為,斐族的軍事科技不如他。
——儘管這次,透過火力優勢學說,戰勝了防禦機器人軍團,但這隻能算機緣巧合而已。
或者也可以說,有心算無心:
他的智械軍團,是專業的軍事部隊。
守衛巨球的這些防禦機器人可不是啊!
無論從什麼角度上來看。
這些傢伙,都很像是出於單純的測試目的,而被製造出來的量產型試驗品而已。
防禦平平無奇,戰鬥力也低。
從任何角度上來看,都沒有超級文明的軍事特色。
換句話來說...
這多半是為了配合測試巨球,臨時趕製的一批樂色貨。
除了能測試雲網路與空想介質裝甲的配合效果,其他功能一無是處。
但凡換上斐族軍佇列裝的一流裝備...
那這場仗,可就真的有得打了。
..
勝利來之不易,才讓人心裡踏實。
成果機緣巧合,才讓人覺得珍稀。
蘇文現在,就很有這種感覺。
一連串的機遇,才讓他有了這次意外之喜:
若不是一直將備戰月面迴廊,當成最重要的長期目標;
若不是堅持己見,透過種種方式,親自抵達二號穹頂;
若不是...
一路上,本著多殺一個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