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飛昇’。
或者說‘以機械替代血肉、以後天造物取代先天進化’這個大思路上,
也是有一些分歧的。
使用堅固可靠的義體,來取代孱弱且多病的組織器官。
這是很常見的思路。
是幻想中近未來賽博世界的基調。
甚至可以說...
人類文明,現在就走在這條道路上:
——不只有換腦子、換心臟、肺肝腎脾這樣的‘升級換代’,才算植入義體,
接個人造腿、更換個人造耳蝸、補個人造喉結什麼的,也可以算嘛!
標準放得寬泛一點,心臟支架都能算是義體了。
誰說這不算義體?
這畢竟都不是人體裡生來就有的原裝貨嘛!
然而,義體進化這條道路,議論重重。
應該說任何一個文明,從最早開始走上這條路的時候,就會出現對於‘機械、意識、靈魂’的思考。
畢竟相比基因技術、以及其他的飛昇道路。
選擇‘物種義體化’的機械飛昇,確實是很容易在一個文明剛進入星際時代的早期階段、就接觸到的一條道路。
換句話來說。
相比其他幾種飛昇道路,機械飛昇通常最早出現。
因此。
各大文明之中,往往也最早因它開始受到影響,從而產生對‘什麼是人’這個定義的深入思考。
類似於‘忒修斯之船’這樣的問題,並不只是人類文明會提出。
所有星際文明,都曾經有過類似的疑慮。
因此...
許多文明,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有人堅持‘純正’,認為天賜軀體不可動搖,只借外物工具就好;
有人意在‘和諧’,走上設計進化、基因飛昇的道路;
有人選擇‘至高’,在義體化、半人半機械構裝生命體道路上越走越遠。
不過...
也有些文明,選擇了更激進、更徹底的方式:
——數字進化。
徹底拋棄肉身,將意識燒錄為資料,並上傳至網路。
走上數字生命之路。
根據‘是否在成為數字生命後繼續保留實際軀體’、‘是否保留個體意識’這樣的分歧,往往還能有新的支線可走:
選擇完全拋棄肉體。
並且保留個體意識。
那麼最終,就會形成一個由資訊生命組成的、生活在虛擬世界裡的文明社會。
在依然保留肉體的文明看來,這就彷彿是一群‘賽博幽靈’。
而若是保留實際軀體。
這通常導向‘合成進化’的道路。
沒有了肉體的制約之後。
人們大可以用最好的材料,來為自己塑造一具具備極其強大效能的軀體。
以數字化的意識,來掌管機械化的合成身軀。
這便是一個全族都由合成人組成的機械智慧文明。
再往後,
假如在這個基礎上,不去保留個體意識,
反而是根據‘資訊生命極其容易互相吞噬、互相覆寫’的特性,放任所有意識上傳至虛擬實境的資訊生命互相融合...
這多半將造就一個沒有實體存在、但卻可以透過資訊網路支配實體存在的、規模空前龐大的‘資訊生命蜂群意識體’,成為一個巨大的威脅。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未來是很難想象的,”
蘇文放下骨瓷茶杯,搖了搖頭,
“我們很難去探究,那些超級文明,究竟是如何成功的;
也很難去想象,宇宙中到底有多少文明,在某些我們完全想象不到的時候,幹出了些最終導致他們文明徹底消亡的蠢事...”
抉擇。
種族飛昇的方向,本身就是對一個文明而言,最重要的抉擇。
它可能是一張價值連城的藏寶圖,也可能是一座勾魂索命的鬼門關。
完全取決於它們的人民、它們的領袖,如何選擇。
很顯然,作出這樣的抉擇,是會讓人背上山一般沉海一般大的壓力的。
好在...
蘇文不需要去為自己的國民做這樣的抉擇。
心智人形本身就是臻至完美的全新種族,作為一個具備無窮可塑性的、半虛半實的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