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是要繼續往下探索的;
擴張,也是要繼續往外擴張的。
不過嘛...
這兩項任務雖說是相輔相成,但畢竟有先後之分。
蘇文可沒能耐把他目光所及之處的每一個恆星系、全都納入帝國版圖。
雖然他的確是偶爾會有這樣的念頭...
但短時間內,是沒法付諸實踐的。
只能是採取‘探索為先、擴張在後;錯開步調、分批行動’這樣的方案。
“考慮到三環及以後的恆星系,數量比較龐大...
兩支探索艦隊,可以視情況進行分兵,以一兩艘勘探艦、配合兩三艘護衛艦的小規模編隊,進行‘廣撒網’;
此外,也要求探索任務的側重方向,進行一定的調整。”
蘇文靠著椅背,下意識轉起了手中的鋼筆,
目光漫無目的地望著虛空,思索著新的行政命令:
“既然二環內的星系,都已經得到了完整勘測。並且從勘測資料上來看,八個內環星系的各項資源儲量,都不算低,其中還有不少是具備戰略價值的大型珍稀礦脈。
那麼,耗時最長的‘礦物儲量探測’,就可以先放一放了。
各先頭編隊,以探明恆星系天文情況、掃描完整星圖,從而排除可能的潛在威脅為重點。
掃描行星地表礦物儲量這種小事,就暫且交給後續部隊、甚至是再往後來建恆星基地的工程船來幹嘛!”
蘇文話音落下。
列席的一眾心智人形,都非常瞭然地點了點頭。
指揮官的決策是正確的。
眼下要面臨數量眾多的外環星系,探索任務比較重,
並且...也有一定的危險性。
從客觀角度上出發,自然是該調整一下工作重點。
捉大放小。
先把‘測繪星圖’、‘探測威脅’這種重要任務給完成了。
至於探測礦物儲量這活計。
這是需要進入星球近地軌道、甚至說不好要進行登陸的。
相比前者,需要花費的時間多了許多。
這就不急一時了。
畢竟眼下帝國的確不缺礦。
這不是前後矛盾——缺的是‘距離近、儲量大、好開採、夠珍稀’的礦脈。
所以才會惦記上中央星系裡的小行星帶。
可若是說,這種距離母星好幾次跳躍距離、當地還缺乏基礎工業設施的星球上,所存在的普通礦脈,那可一點也不缺。
一環二環就有大把。
以內環星系的儲量,足夠將來開採了。
這都是未來需要進一步開發當地恆星系、建立充足基礎設施才能開始利用起來的資源。
現在惦記也沒什麼意義。
光是以八座內環星系現有的儲量...就夠工業部喝上一壺的了。
“...因此,如果不是某些特別珍稀、具備特殊性質的稀有礦物,否則不需要再對三環及以外的星系,過早進行工業開發。”
“讓工程船修築一個小規模的恆星基地、保留這個邊境哨站,就可以了。”
蘇文決定道。
心智人形們都紛紛表示贊同。
帝國的首都在英仙座的某處無人偏遠星雲裡,這是一件大好事。
好就好在,周圍沒有其他文明來壞事。
雖然少了進行對外貿易的可能性。
可也沒了外交、軍事的麻煩,更不存在需要為邊境摩擦而擔憂的煩惱。
並且,
眼下這樣‘跑馬圈地’性質的活動,能順利展開,
同樣是‘沒有鄰居’所帶來的好處。
那麼...
既然是跑馬圈地,儘快摸清楚各星系情況、儘快擴大已知星區範圍,自然是最要緊的事情了。
隨後,則是要建立控制區。
至於清點控制區裡的收穫,這個...往後放放也自無不可。
蘇文之所以作出科考隊分兵、增派本土防衛艦隊的決策,也是基於這樣一個思路上。
“接下來,帝國的軍事領域發展重點,就稍微朝這個方向傾斜一下吧,”
蘇文宣佈道,
“至於最大的傾斜力度...我的初步意見是:在一、二主力艦隊控制住太陽系的局面之後,可以適當往回撥兵。
在能夠維持住太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