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三線齊動,下一代基因強化技術(1 / 3)

“...總之,就是這樣喵。”

“由於戴森雲需要持續不斷的太陽帆供應,所以我們不得不花了一些額外的生產資料,來擴充了十五條太陽帆生產線,”

明石模仿著蘇文的樣子,聳了聳肩。

謝天謝地,中央星系的主星,並不是一顆巨星。

它是一顆很普通很普通的GV型主序星,也就是所謂的黃矮星。

類似於太陽一樣。

質量、亮度、光度,都差不太多。

雖然比太陽系裡的太陽大上一些,但大的也有限。

不過儘管如此,想要搭建戴森雲,太陽帆的生產線也得擴充更多。

至於具體多少...

“沒有上限,這種事情,自然是沒法觸及上限的。”

“只能說一到有了剩餘材料供應、且產能充足的時候,就可以適當擴充十幾條、或是幾十條。”

明石有些遺憾地搖了搖頭。

她也挺渴望帝國擁有一顆完整的戴森球,

畢竟巨構...或者說奇觀,誰不愛呢?

可哪怕是戴森球的‘不完整版本’戴森雲,都沒法實現百分百覆蓋。

這種純靠堆料走量的大工程,實在超出帝國如今的資源供應上限了。

而且...

這還並不是結束。

戴森雲是戴森球的雛形,或者說它是戴森球還沒安置固態框架、形成永固結構前的樣子。

它需要配合採用超拉伸與超耐高溫材料製造的框架,才能實現永續使用。

框架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強度支援、勾勒出主結構。

並且使用磁軌牽引附近的太陽帆。

太陽帆吸附到框架上展開,並將之填滿,這就形成了一面不完整的戴森球覆蓋區。

一面又一面,慢慢地將整顆恆星周圍能夠吸收光照的區域給填滿...

這就是最早期、也最原始的戴森球施工方法。

可能具體的流程上,會有一些區別。

比如說可以是在行星地表或空間站裡修築軌道發射器、用它來彈射太陽帆;

也可以是簡單粗暴一些,直接用大型運輸艦裝滿太陽帆,開到恆星軌道上直接往外撒。

但流程不同,思路都一樣。

都是用不計其數的太陽帆,來把恆星外頭完全填滿。

...當然,不一定要完全填滿。

也需要留下一些縫隙,以供維持中央星系內的照明。

總之,大體思路就是這樣。

這樣的施工方案,好處在於進度可控,

從往恆星發射太陽帆開始,就已經能收到後者產出的電力。

有源源不斷的能量供應,可以抵消相當一部分的成本,收回不少材料投入的價值。

自然是目前最適合蘇文的。

並且它和斐族文明、肅正文明那種‘搭建完整框架→覆蓋四分之一面→覆蓋二分之一面→完整覆蓋’的標準施工方案,也並不衝突。

戴森雲既然可以填充到框架上充當覆蓋面,那就不影響後續改換施工方案。

想按超級文明大佬們的玩法來玩,也可以儘管更換。

是以。

蘇文深思熟慮之後,覺得明石的計劃,確實無可挑剔。

可以說在他能提供的資源產量和工業產能之內,做到了極限。

“好吧,就按這個計劃來辦。”

“還有什麼需要我拿主意的嗎?”

蘇文搓了搓貓貓頭,下意識多問了一句。

“沒有了喵。”

“非要說的話,也都是些小事喵...”

“比如說?”

“比如說,關於地核鑽井的事:

由於太陽帆生產線需要大量超拉伸材料,因此它們的上游原材料需求,擠佔了地核鑽井的產能。

地核鑽井現在被我改為優先開採有機晶體,以此來供應太陽帆需要的碳奈米超拉伸材料...

所以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母星上的金屬礦物產量會下降一些。”

蘇文聞言,面色不變。

這確實是小事。

如果說是以前,地核鑽井的優先順序變動,說不定還算大事。

可如今...

最多十小時後,小行星帶採礦站就能投入使用了。

最遲明天結束之前,第一批鈦、鐵、鉬、鉻、銀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