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只要條件滿足,它們完成任務的速度該多快就能多快。
除了那些雖然隔三差五會冒出來、但依然可以透過加強檢修效率來避免的意外,比如說什麼故障、宕機之類因素的影響,它們的生產活動不會被任何事情干擾。
不像是碳基生物,一天一個樣。
個人意識遠在集體意識之上。
看看現在大洋彼岸顛沛流離的燈塔就知道,工業實力這個東西,在碳基文明裡真不是穩漲不跌的。
有時候跌得連媽都不認識。
二戰時幾年就下餃子似的一噴幾十艘航母,到冷戰時一樣能以平均三四年一艘的速度往外倒核動力航母,
可再到現在...就已經變成六年時間頂多完成一次半通不通的大修、一艘新船大建十幾年都沒法順利使用的廢物了。
時間這把殺豬刀,專找這幫傻夫夫的肉人砍,砍不到蘇老闆的頭上來。
對他手下的這片基業來說...只要資源給到位,沒有什麼事情是辦不成的。
大建怎麼了,大建不也是流水線生產而已。
流水線式工業生產,又不是什麼科學研究之類需要熬時間、熬運氣的精細活計,拼命堆產能就完事了。
就彷彿野蠻六一樣。
只要你產能夠。
別說什麼大金馬丘佩特拉,拍埃菲爾鐵塔都是一拍一回合。
當然,爆產能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供應能力到位了,還得消化能力同樣到位才行。
要不然光有物資,也沒法把它轉化成實際的產物...
——實際上,如今的帝國,的確就讓蘇文有一種‘供大於求’的感覺。
太多了,基礎資源太多了。
礦物、能量、合金...
衡量一個星際時代文明基礎工業指標的各項資料面,一路向好。
這也沒辦法不向好。
整個羅塔星域,基本上都被他一個人給吞下肚了。
這還是個無人星域。
...最起碼。
在目前為止被探索過的、直到中央星系往外五環為止的所有恆星系裡,都沒有任何‘存在或疑似曾經存在其他文明’的痕跡。
等於說一片處女地,光讓他一個人吃得滿嘴流油了。
光是那些上百億年都無人問津的各類荒蕪星球之中蘊含的礦物,都足夠讓他忙到拍採礦站都忙不過來...
以至於對外擴張的心思都淡了許多。
“提升消化能力,還是十分重要的,下一階段依然可以把這個列為高優先順序工作目標,”
蘇文在年底的某次內閣例行常會上做指導性發言,
“生產設施、交通網路、冶煉中心...乃至於各色巨型結構,只要不是耗資十分巨大的那種,就放心大膽拍嘛!”
“咱們開飯店的,難道還害怕大肚漢嗎?”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