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了鐵路、空運等各種戰略運輸手段的華國,無法支撐起輻射向邊陲深處的運輸補給網路。
再考慮到。
大西北本身,也是傳統意義上許多三線設施所在。
半個世紀前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為了防備某個老大哥隨時可能南下的數十上百萬鋼鐵洪流。
無數永固人防工程設施,留在了那些讓沿海城市的居民們感到非常陌生的戈壁灘裡。
故此。
當時的長老院,定下了‘不大張旗鼓修建高牆基地市,轉為各自收縮、並依託各戰備工事就地避難’的調子。
雖說是無奈之舉。
但半個世紀前的老底子畢竟還擺在那裡。
邊陲的許多城市,比起沿海那些發達城市,可以說是要啥啥也沒有。
在還比拼雞的屁的年代,比啥都毫不起眼。
偏偏人防工程的規模、大小、人均儲備量,讓沿海撓破腦袋都比不上。
以華國那高到恐怖、遠超某奇葩大國之外所有地區和國家的人口基數。
‘避難所’這種在各種核戰廢土題材裡都玩爛裡的概念,是很難搞起來的。
在地廣人稀的米帝,玩集體避難所,看著好像沒啥。
換了華國,違和感一下子就出來了:
——啥避難所,能塞進去上千萬人啊?
避難所科技要是承包這種級別的工程,能把董事會給活生生氣死——就那工程量,全美的鋼筋水泥都不夠用的!
故此,華國這邊才搞的是高牆基地市。
沒別的,就圖一個空間大。
畢竟,以東南一帶那些個巨無霸城市的體量,
根本不可能靠地下避難所就實現數百萬級的人口庇護量。
...可到了西北邊陲,這情況卻也產生了一些逆轉:
相比東南,西北地帶的魔獸群體,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是一個級別的。
——不止是人類不喜歡過於乾燥、炎熱、溫差大,還整天起風沙的地形,魔獸更不喜歡。
最直接的資料證據便是,
在玉門基地市附近活動的魔獸,其種類數量,比江北基地市周邊,少了得有幾十種。
以地下避難所形式存在的倖存者據點,即使沒有高牆,也不難抵禦魔潮——相比後者,它們雖然在防禦能力上差了一大截,卻也有隱蔽性的加成。
更不用說,平坦荒涼的大平原與戈壁灘上,沒有那麼多水系、密林、山巒,可供魔獸群藏身棲息。
優秀的預警和偵察機制,以及隱蔽穩固的避難所,讓當地居民得到了安全的保護。
等到某位元首閣下開始搞事、官方機構藉助他提供的‘過於先進、不便展示’的裝置完成了電子資訊系統全面升級換代之後。
擁有了抗魔裝置的軍方,成功依靠空投、空降,重新完成了與滯留邊陲的西北軍區之間的匯合。
..
一馬平川的大西北,和華北平原非常相似。
相比水網密佈、山脈起伏的華南地帶。
更適合大規模裝甲部隊的展開。
同樣,空中單位在這裡,也能得到更有利的視野。
無論是拉網式轟炸,還是‘手術刀式的精準打擊’,都能輕易實現。
再考慮到當地相對來說稀少許多的魔物數量...
在這一帶的收復失地運動進度,理論上來說,應該是很快速且很順利的。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