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介質裝甲;
空想介質護盾;
空想介質結構。
這是三位一體的技術。
後者是三者之中的核心。
而前兩者是它的延伸。
但無論如何,三者都源於‘空想介質材料’。
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實際上...
當初,蘇文接手歐米伽研究站的時候。
裡頭已經是有一套完善——最起碼相對完善的技術網路的。
它們都從‘心智魔方’出發。
往‘結構材料’、‘裝甲材料’、‘護盾技術’、以及‘武器技術’等方向延伸。
形成了一條條相互並列、甚至偶爾產生交叉的線列網路。
雖然說。
斐族研究‘心智魔方’的時間並不長。
畢竟他們沒過多久就撤離了月球。
並且在幾萬年後,就被其他超級文明給滅了口。
因此。
這些以‘心智魔方’為種子,萌生而出的科技線,還沒有多到能夠稱之為一顆單獨的科技樹的地步。
可最起碼。
到蘇文接手的時候,這也稱得上是一片不小的網路了。
不算一棵完整的參天大樹。
但相比之下,也能算是這參天大樹的主幹中、延伸出來的一片粗壯枝葉。
是一小片勉強能夠遮風擋雨的樹冠。
別看用這個比喻來形容它,似乎顯得這‘心智魔方派生技術’的規模,有些小得可憐。
可實際上,對當時還沒形成一個正式文明的肅正帝國來說,
就這麼一個剛開始起步、剛做了一段時間前期研究的派上技術領域,它的體量,同樣大得離譜。
斐族老鄉對心智魔方的派生研究,涵蓋軍事領域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艦船,艦船的各大子系統,幾乎都包含其中,都有‘以心智魔方為基礎’所設計的特殊裝甲、特殊護盾、特殊結構、特殊能源、特殊推進器...
...數不完,根本數不完。
太他孃的多了。
文明與文明之間的差距,比人與狗之間的差距還要大。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
只能說很多事情真的是沒法說出個明確理由來的。
就好比到東南沿海隨便找個地級市,市裡頭隨便一座平平無奇的電子廠,
裡頭全部的僱員,加起來指不定比某些個南太平洋島國全國的公民數量還多。
文明之間的體量差距,遠要比這個還大得多。
也同樣是因為體量的差距。
斐族老鄉隨隨便便折騰的一些‘實驗性試製產品’,就讓當初剛創業的蘇總搞得焦頭爛額:
——壓根就沒接過那麼大的單子!
說句難聽點的,當時的蘇文,用辛辛苦苦刷的所有科技點、點出來的所有科技,
加起來的數量,都沒有老鄉探索出來的‘心智魔方派生科技’多呢!
因此當初剛白手起家、一腦門子官司的蘇文,根本沒空將它們全盤接收...
...哪怕他其實很清楚,這裡面有不少技術,都具備相當浩瀚的前景,甚至能夠在星海之中取得前所未有的戰略優勢。
比如說那神秘的‘空想介質物質’。
但很遺憾,沒條件就是沒條件。
的確,蘇文也很清楚,空想介質裝甲,擁有極其棘手的特性。
它那種不斷‘存在於上一秒’的‘非連續性實體特徵’,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比零素、硬光、龍鱗甲加一塊還難搞。
但成本有限,不免因陋就簡。
...靠耐鋼合金頂一頂也不是不行嘛!
何況對那時候的帝國來說,從T2的瓷金複合材料,進化到T4的耐鋼合金材料,本身就是個非常大的提升了。
再想一次性爬到T6的‘空想介質材料’,也不怕步子邁太大把蛋都扯爛。
至於其他的‘心智派生能源:魔方能’、‘魔方能反應堆’、‘魔方能推進器’之類的東西...基本上也是和上面一個道理。
因此。
當時的蘇文,僅僅啟動了‘心智魔方’這個技術最易得、前期投入也最小的主要專案。
至於其他方面的派上技術,只好統統束之高閣。
後來,事實也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