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了。
為當初由浮空堡壘和飛空艇所組成的‘星際艦隊’所配置的其他裝備,也同樣是沒有哪怕一種儲存下來。
堅不可摧的精金魔像...
拆了。
曾經陸戰無敵的恐怖武器,如今都變成了雕塑家手中的原材料。
被塑造成一座座雄偉壯麗的雕塑,盡情彰顯著過去的浮華;
不盡其數的魔導巨炮...
拆了。
這些口徑嚇人、專門為星際戰鬥開發的戰略武器,已經失去了它們的存在價值。
曾經優先為它們供應的魔晶石,也不再用作任何軍事用途。
在最優秀的建築家和藝術的手中,被塑造成一件件精妙的工藝品。
小到比桃核還小、卻能完美模擬日升月落、四季變換、甚至是宇宙群星的魔晶石渾天儀。
這精美絕倫的飾品,能夠作為耳環或是項鍊的吊墜,被佩戴在那些精靈貴女們的身上;
大到連綿數十里、佔據一整座群山的音樂園。
由無數‘魔晶石自鳴鐘’所共同構成,不需要一名樂手,也不需要任何一名指揮家,單憑群山之間吹過的風,就能共同演奏出或緩或急、或激昂或優雅、或輕靈或恢弘的不同樂曲,幾乎沒有一首重樣,盡情彰顯著此地主人的富有。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就像是和平時代裡,那些完全忘記了戰爭、把過去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改變成一幕幕蹩腳可笑到極點的‘神劇’的狗屁導演們一樣。
蓋爾林人在三萬年的享樂裡,完全失去了最後一點軍事領域上的理解能力。
別說創造新的戰爭兵器。
他們這一代人之中的絕大多數,連‘戰爭是什麼’的概念都沒有了。
好在。
蓋爾林文明,終究由是一個龐大的智慧種族組成。
這其中固然有那些已經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享樂派大眾。
也依然存在少部分能夠救亡續絕的真正精英。
就比如當初曾經提出過警告的那些學者們。
又比如...
莉莉白所處的這個組織。
——拜龍教。
原本不是這個名字,但考慮到原名又臭又長,她反覆書寫下來很有混字數的嫌疑,容易捱打,於是莉莉白用華文翻譯成了這個簡單易懂的詞語。
這就是最開始崇拜巨龍的那個教派。
後來演變成了整個文明的唯一國教。
搞笑的是,在過去的幾萬年裡,在全文明都陷入一種糜爛墮落狀態的時候,反而是這些最早開始崇拜以太巨龍的人,依然在保持著對星球之外的觀察。
原因也很簡單,畢竟他們是真有信仰的。
發自內心崇拜著星神獸的拜龍教,自然不希望他們心目中的神靈有個什麼三長兩短。
因此有事沒事就透過那幾個觀測器,偷偷摸摸地窺探著以太巨龍的情況。
還一直都在試圖和以太巨龍溝通,不停發起各種通話邀請。
話說這種舉動...
有一說一,也挺私生飯的。
但不管怎麼說,他們的私生飯行為,確實很有用。
因為蓋爾林的生命形式特殊,幾乎全員靈能者。
他們這持之以恆的呼喚,還真就起到了成效。
——偶爾,只是偶爾,以太巨龍會回應他們。
雙方語言不通,但能夠透過某些特殊靈能者與巨龍之間的精神連結,感受到後者所散發出來的情緒。
在架起溝通橋樑之後的拜龍教,可謂是欣喜若狂。
他們非常高調地向全球展示過這個訊息。
這也成為了享樂時代裡、全文明之所以能心安理得享受糜爛生活的一個重要底氣。
而與此同時,拜龍教迅速將這種溝通橋樑正規化。
選拔、並訓練合適的‘巨龍溝通者’,將其培養成類似於‘聖女’的角色,專門負責搭起溝通‘人與神’之間的橋樑。
正式名稱叫做‘龍巫女’。
莉莉白就是這一代的龍巫女。
以太巨龍開始急速衰老、即將走向生命終點的情報,就是被她給發現的。
..
在意識到情況不妙之後,拜龍教迅速開始行動。
試圖尋找挽救巨龍的方法。
倒也真讓他們在與垂死巨龍的交流之中,得知了許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