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問副隊長。
副隊擺了擺手,硬生生‘你小子反應好生遲鈍’。
嘴上呃呃啊啊的,也沒有回話,只顧著在手頭的小平板上奮筆疾書:
這種問題還用得著問?
看不完,根本看不完!
人家的東西,理論上來說己方的確只是看個樂子而已。
——街邊上開過一輛羅羅幻影,那也不代表它會開進自家車庫裡麼!
但也不僅是看了熱鬧。
大夥還看到了‘正確思路’。
這本身就是一筆了不得的財富了。
‘磁軌動能炮’、‘模組化艦體’、‘模組化裝甲帶’...
還有雖然看不太明白——主要是也不可能隔著外頭的殼子、就看見裡頭是什麼裝藥型別——但可以肯定,絕對是基於大氣層內那些彈道導彈思路發展而來的‘太空魚雷’...
這都是寶貴的財富。
當然,其中有些東西也不是全新的...
準確的說,
對這些以業餘者身份來‘偷拳頭’的軍方猛男們來說,
可能是全新事物;
但在華國總裝備部那些軍工專家們的腦袋裡,類似的思路是有過的。
而且說不好都推演了多少遍了。
只是沒有條件去實操而已。
比如說‘模組化艦體’。
這個東西,在很久以前,當時中樞下定決心大搞航天事業開始,就隱隱約約是一個航天科工委專家們之間的內部共識。
也很好理解。
在當初的設想來看。
‘太空電梯’、‘大型星港’這種東西,對初入星際的華國文明來說,無疑是非常恐怖的負擔、是很難拍出來的、耗資巨費的奇觀。
——光是‘嫦娥’、‘神舟’、‘天宮’三大工程,加起來的耗資都夠把隨便一個歐洲國家給抽乾了的,但它們相比太空電梯才哪到哪?
...但也不可能說,因為沒有上述兩者,就不造真正的星際飛船了吧?
所以才形成了‘模組化艦體’的設想:
一是沒有條件在地表直接製造大型星艦;
造是能造。
但真沒那個條件讓它憑自己的力量掙脫地心引力:
——‘推進力學’水平太低!
以停留在化學工質時代的條件...
想把一坨幾千、近萬噸的東西送上天?
是打算造一個幾十萬噸的、比七八艘大和號摞一塊還沉還大的巨無霸運載火箭嗎?
考慮沒考慮過藍星母親的承受能力啊?
只能是在無重力環境下建造。
不可能讓那麼大一坨東西自己掙脫重力井。
但問題又來了,重力井外,基礎條件肯定不夠搓星際飛船的地步。
那就只能是在地表進行製造艦體模組,然後分批次以規模相對可控的運載火箭將之打上去、然後像對接空間站一樣、在太空中完成組裝了。
這是以己方現有條件來說,唯一的辦法。
技術難度肯定也存在。
比如說如何讓船體模組妥善組裝起來...
再比如說怎麼保證連線完整性和穩定性...
但那相比前一個問題來說,都只能說是小case了。
至於眼下...
展現在眾人眼前的,可不光是這個‘艦體模組化’。
每一眼,每一幀,都是無窮無盡的高價值資訊蘊藏之中。
讓人流連忘返,恨不得這航程永遠沒有盡頭也好...
...詭異的是。
不知道是不是聽見了眾人的心聲一般。
腳下的穿梭機,還真就是保持著平緩的——準確的說,是相比其他路過的穿梭機、完全堪稱龜速的速度。
非常悠哉悠哉地巡航著。
就彷彿是...
特地給他們看個夠似的。
..
正確的思路,是價值千金的。
而‘正確的答案’,就更不用說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預知’、就是‘作弊’。
君不見。
多少穿越者、重生者。
就是靠一個‘提前知道正確答案’的本事,混得風生水起、走向人生巔峰的。
——特麼都是足夠給主角當金手指的東西了,那能是泛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