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偉的恆星基地裡,橫平豎直的管網四通八達。
拋棄那些細枝末節的部分,只看整體輪廓、大致造型的話。
整個太陽系星壘的結構,就像是個輪輻往圈外延伸了一定距離的、結構稍顯複雜的‘車輪’。
內外兩層同心圓,都以直上直下的一根冗長主軸為圓心。
‘能源中心’、‘資訊中心’、‘導航陣列’、‘控制中心’之類的功能性區段,都在內環;
‘防禦平臺’、‘護盾發生器’、‘生產車間’、‘物流中心’之類的結構,則自然是部署在外環。
...當然,也包括造船廠、集散地。
至於正中央的那個主軸,那是主要的‘艦隊錨地’。
它實際上就是位於恆星基地最中央的一座‘圓筒’,前後透亮。
內部的結構雖然不同於橫平豎直的常規思路,但這圓筒狀的內表面,相對來說面積還寬敞的多得多。
一系列軍事用途的設施,都通往這裡。
艦隊停泊在內,是為了方便在需要的時候,可以透過這個暢通無阻的通道,來實現‘高效起航’、‘緊急部署’。
當然,華國行動隊的一行人,並沒有來到最核心的主軸部分。
安排的行程,是從外環B1區段的港口靠岸。
現在搭乘穿梭機,前往內環的控制中心。
由於主體結構基本呈環狀,圓環之間的物流運輸方式,絕大多數都依賴管道。
哪怕是外環與內環溝通的部分,一樣是靠直上直下的高速物流通道、實現高效輸送...
——應該說,這個想法實際上很接近於‘空間橋’。
當然,沒有‘選擇號’生命方舟上的正版空間橋那麼高階就是了。
人家玩的直接是翹曲率扭曲裝置,高大上的‘空間裝備’。
蘇文捫心自問...
帝國還不至於闊到在太陽系的恆星基地裡,都上這種高階貨色。
做是可以做,但沒必要!
相比生命方舟,恆星基地的大小、體量,都遠沒到那個地步而已。
但思路上是一致的。
都是利用類似的永續性裝置、來實現在‘固定通道內實現極高加速度’的效果。
只不過人家是直接動翹曲率。
相當於‘縮地成寸’,主動修改距離;
而這邊則是逼格沒那麼高大上的‘磁軌加速’。
還是被動式提升自身速度。
...不過,相比之下,那‘製造成本’、‘維護成本’,又完全不是數量級的了。
軌道運輸本來就是這樣子。
堪稱物美價廉的典範。
即使是坐在穿梭機裡、走馬觀花一般一路逛大觀園的小白毛,
都覺得大開眼界,嘴裡唸唸有詞的。
“‘管道運輸’,這似乎是星際時代非常流行的趨勢?”
“嗯,這個情況回頭應該跟兩院的那些傢伙說一說,他們想必能有不少收穫...”
..
一邊故作鎮靜地念叨著些‘工作上的話題’;
黎星潔一邊不住的左顧右盼著。
她逛完了穿梭機裡頭那一畝三分地,哪也不去。
就杵在穿梭機巨大的落地窗後,從左看到右,從右看到左。
小腦袋特麼跟裝了馬達似的,根本就不帶停的。
——沒別的,眼界開大了呀!
人生裡第一次。
也是整個藍星人類文明頭一次。
來到了真正外星文明的‘大型空間站’裡。
別說其他小卡拉米了,就是黎星潔這種多少有點城府的,那該坐不住也實在坐不住:
——大災變前,天天說出國旅遊啥的,好像就高人一等了似的。
跟這次比,算個屁?
這回可是直接一步到位、出到外星人的地盤上去了!
當然,‘外星人的地盤’,只是指空間站。
雙方以前畢竟談過協議,餘暉將來會把這個基地移交給人類文明。
所以說,這裡實際上也不是沒有人類文明的一份——只不過要到很久以後、等國家有能力獨自邁入星際的時候再說了。
...但是。
哪怕不提,這恆星基地目前還是‘餘暉文明’在使用。
因此還能屬於標準意義上的‘外星文明領土’。